北京看痤疮好医院 http://m.39.net/news/a_9323135.html
原标题:好儿女志在四方
年5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一条重要消息,习近平总书记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表示,你们响应国家号召,怀着执着的理想,奔赴条件艰苦的西部和边疆地区,扎根基层教书育人,十几年如一日,写下了充满激情和奋斗的人生历程。你们的坚守、你们的事迹,令人感动。
年,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河北保定学院的15名毕业生毅然放弃多家用人单位的录用及继续深造的机会,带着户口选择到万里之遥的新疆且末县中学任教。截至年,保定学院已有百余名毕业生在新疆、西藏、贵州、重庆、四川等地基层工作,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在雪域高原之上、在渝西的莽莽大山里、在贵州偏远的村庄中,他们像戈壁红柳,似沙漠胡杨,如高山雪莲,使青春熠熠闪光。
年,保定学院支教群体去且末县途中合影。
一批批保定学院的毕业生选择到西部基层工作,他们说,是西部让我们和祖国紧紧相连,是梦想让我们的脚步更远
时光回溯到年,新疆且末县教育局到内地招聘教师,保定学院的应届毕业生给了他们巨大的惊喜和感动,他们没想到竟有多人报名,最后不得不把名额增加到15个。对于这些毕业生来说,就业机会其实很多。他们义无反顾选择了且末,就为了一句话:那里的孩子需要老师——新学年马上就要开始,初一7个班的班主任有6个还没有着落!15名毕业生到新疆且末之后,又先后有毕业生赴西藏日喀则,新疆喀什,西藏阿里、拉萨,陕西延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李桂枝是保定学院第一批到且末支教的老师之一。20年来,她潜心教学研究,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她的“自主、合作、探究语文教学”模式在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推广。她多次荣获巴州“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和“三八红旗手”称号。她认真负责的态度、优异的教学成绩,再加上学会了一口流利的维语,使她赢得了维吾尔族学生家长的高度信赖。家长们说:“把孩子交到李老师手上,我们放心!”李桂枝班里的两名维吾尔族学生努尔曼和艾尼江都是贫困生,长期交不上书费和学杂费(6年国家还没有免除学生的书费和学杂费),李桂枝就用自己的钱悄悄给他们交上。古尔邦节快到时,她又跑到商店,为贫困学生买来新衣服、袜子和手套。艾尼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内地高中班,因为舍不得离开李桂枝想留在且末上高中。看着比自己高出一头的学生,李桂枝笑着说:“你是男子汉了,应该去更广阔的天地,是雄鹰就要飞翔。”艾尼江在内地上高中的三年,每学期李桂枝都寄去生活费,并经常去看望他的父母。在她的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小小的红柳,她要呵护他们,助他们茁壮成长。
保定学院届毕业生、新疆且末县中学教师李桂枝(右三)
“人生面临很多选择,‘选择所爱,爱所选择’。我很幸运,做了一名教师;我很幸福,做着一名教师。因为教师是在用生命影响生命,用人格塑造人格,所以我愿一生为此努力!”这是侯朝茹个人空间里的一段文字。侯朝茹是且末中学高中年级的金牌教师,从7年开始,她一直担任高中文科实验班的班主任,连续带了五届毕业班,把数百名孩子送入大学深造。
侯朝茹说,初到新疆那段时间,她心底也曾产生彷徨和困惑,真正让她平静下来、坚持下来的却是一个同事的离开。“当时,在凛冽的寒风里,学生们自发在汽车站门口排列成整齐的队伍,眼里噙着泪花,默默地向老师一次又一次挥手告别。班车徐徐开动,孩子们顿时哭成一片。当时的情景,震撼着我们送行的每个人。突然,班长哭着问我,‘侯老师,你们会不会也要走?’看着他们渴望的表情和无助的眼神,我的心里一阵酸楚,同时也涌起一种力量:‘不,我们会留下来,好好地教你们!’”就是这一句承诺,侯朝茹坚定地留在了且末,她与这里的孩子们朝夕相伴,至今近已经20年。年,侯朝茹的父亲被诊断为双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却坚持中医保守治疗。侯朝茹知道,父亲是不愿让20万元手术费拖累子女。“父亲来电话总是对我说:‘朝茹,好好教书,不用惦记家里,别耽误了孩子们。’拿着手机我就一个人默默流泪。多想每天帮父亲煎煎药,帮母亲做顿饭啊,这么一点孝心,却因不在老人身边无法尽到。”
侯朝茹(右一)自费学习心理学,为学生们开展义务心理辅导,成了孩子们的知心姐姐。
理想化作平凡的生活,化作对学生的爱,正是这种爱温暖着他们坚守的岁月
现在新疆且末县委党校工作的苏普,当年上火车时右臂上戴着黑纱,久病的母亲在十几天前离开了他。看着心力交瘁的父亲,作为家里最小的儿子,有一刻他也曾犹豫,但最终还是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在写给母校的信中他这样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刚入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新生看了一部电视片《丹心》。电视片中,二师学生贾良图年冬为贫苦孩子上课的情节让我记忆深刻。我是在七·六烈士纪念碑前宣誓入党的,如果说‘启钥民智’是当时先辈们的理想追求,那么服务西部就是现在我们这一代应有的担当!”
2年,西藏日喀则教育局来保定招聘。虽然这次要去的地方是海拔米以上的雪域高原,但保定学院的毕业生们报名依然踊跃。
闫俊良是中文系毕业生,在教学技能大赛上,内地几所中学的校长都看上了他,希望他能去任教。憨厚的小伙子拿着刊登苏普文章的校报告诉人家:“我是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的学业,现在是该我回报社会的时候了。两年前我的师哥师姐去了新疆,现在有机会,我要去西藏!”
甄计兜是保定学院2届数学与计算机专业学生,当年他和同班的另一名同学就是听了政教系苏普奔赴且末的报告会,萌生了支边的决心。两人成绩一样优异,选择一样坚定,但系里只有一个指标。最终两人商量用投硬币的方式决定去留,结果甄计兜成为日喀则市三中的教师。
西藏南木林县,藏语意为“胜利”,地处日喀则地区东北部,平均海拔米。2年,保定学院10名毕业生来到南木林县时,整个县城也就百十来户。没有宿舍,他们就住在学校河对岸一个废弃的车队院里。院子里的蒿草齐腰高,屋子是木条编扎、黄泥糊住的,两个人挤在五六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
2届毕业生、南木林县一中数学教师徐建旺很自豪自己参与见证了县一中和整个南木林县的发展。他回忆说,当时大家一起去河里打水来做饭,一起过有五百年历史的铁索桥去学校上课,一起去藏族老师家做客;没有电视,他们每天晚上就聚在一起听收音机,交流新学会的藏语,买到一本好书大家轮流看一遍。他感叹:“再苦再累的日子也不觉得怎样。看着自己教过的一拨拨孩子都懂事了,长大了,实实在在感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2年,保定学院10名毕业生到西藏支教。
“不是没有机会回到内地,但在这里工作越长,感情就越深,越觉得不舍。”强烈的日晒使如今的他们风华不再,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明显的高原红。
老师的爱心同样温暖着藏族学生。在南木林县一中任教的岳刚老师对藏族学生格桑央吉格外关心。格桑央吉平时沉默寡言。初三那年刚开学,格桑央吉没有来上课。岳刚通过家访了解到,家长看到格桑的成绩一般,不想供她上高中了。看着孩子渴望求学的眼神,岳刚苦口婆心做通了家长的工作。接下来的大半年,岳刚在自己宿舍里设了一张课桌,每天晚自习后为格桑和另一名同学补课一小时。5年7月,格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暑假里,格桑从几十里之外的家里给岳刚背了满满一书包土豆。岳刚说:“那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土豆!”
7年到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第二中学支教的李海艳,一直细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