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风采李培良铺开防护网攻坚高原脑卒

    

人物小传:李培良,年7月出生,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年援藏,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李培良接到赴西藏后的第一台手术时,正在宿舍吸氧。那是进藏的第20天,有怀疑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医院的路上。他放下电话,赶到急诊室,穿上20斤重的铅衣。一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他的手术衣全部湿透,血氧饱和度掉到了73%(正常人为98%)。在高原上开刀,既考验患者,也考验医生。

高原脑出血得到最好治疗

日喀则地区高寒缺氧,脑血管病高发,以往,当地的重症患者多要外转拉萨甚至成都、上海等地治疗。李培良在前几批队员努力的基础上,开展了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和介入微创治疗,使绝大部分因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的神经重症患者能在日喀则医院神经外科水平的治疗。

入藏不久,李培良发现,科室内有两台大型医疗设备,因技术人员短缺未投入使用。一台是神经内镜,一台是神经导航。针对当地脑出血高发的特点,他决定开展导航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经过调试设备、采购耗材,他仅通过两次带教操作,就教会当地医生手术关键技术,使患者能够得到最新的微创治疗。

去年,医院实施17台各类动脉瘤手术,李培良带教完成9台,当地医生独立完成3台。在他的带教培养下,当地骨干医生逐渐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神经外科的帕珠医生当选西藏自治区神经外科协会副主任委员,还担任首届国家创伤中心颅脑创伤专家委员会全国委员。

建立脑卒中的“防护网”

日喀则市居民卒中发生率较高,而且,往往因为错过时间窗口而耽误治疗。李培良就曾遇到一例病人,动脉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患者不愿接受手术,结果不幸去世。他感到,改变当地群众的就医观念,普及预防保健常识太重要了。

李培良坚持去日喀则电台做节目,他希望呼吁人们重视预防,不要把小疾拖成大病。一张脑卒中日常“防护网”逐渐铺开。他积极推动医院国家级卒中中心建设,构建县乡卒中救治医联体,走入边境县乡深入社区进行卒中科普宣传与讲座。通过努力,当地居民防病意识明显增强,能够接受正确治疗的人数显著增加。在年卒中医联体建立前,全年只有2例溶栓患者。到了年5月,仅一个月就有6例溶栓患者得到治疗。李培良还建立卒中绿色通道,使到院至溶栓时间缩短至60分钟以内。

白衣伉俪的家国情怀

李培良的妻子是复旦大医院眼科医生邱晓頔,两人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同窗。年,作为“医院对口帮扶医院”签约项目之一,妻子邱晓頔带上3岁的儿子,前往云南,支医院五官科建设。

跨越山海,这对上海青年医生伉俪先后支边,在脱贫攻坚这件事上形成了独特的“家国记忆”。李培良和邱晓頔说,他们不仅仅是在付出,更是在收获。支边让人明白了很多东西不是理所当然的,使人倍加珍惜当下。能用自己的所学去让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变得更美好,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来源:文汇报

    

上观号作者:上海合作交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8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