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最美的儿科故事藏事杂记

SEO百度优化求职QQ群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102/4549564.html
                            

以下文章来源于复旦儿科风控与行风办

深夜的急诊抢救室,迎来送往的是一个又一个紧急危重的小患者;

暑假病人高峰加班加点为的是一个又一个小患者受到及时的救治;

多学科会诊细细推敲的是一个又一个疑难复杂病例。

转运的救护车上、手术室的无影灯下、诊室内的救治中、繁忙的药房和配药间、还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保障部门里,匆匆而坚定的儿科人身影,无不展现着属于儿科人的风采。

年10月,我院举行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医院“我身边最美的儿科故事”暨 届行风征文比赛,获得良好反响。近期将推送部分获奖作品,本期推送我院超声科张源医生《藏事杂记》。

医院盛锋副院长、周文浩副院长为征文比赛二等奖获得者颁奖

(左二为张源医生)

张源

张源,男,儿科学硕士,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医院超声科主任。

年7月起至今于医院超声科工作。

年7月至年7月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援藏。

援藏期间,积极服务当地汉藏人民,并开展讲座十余次,带徒两人,将儿科超声技术传授给当地市、县级超声技术人员。在当地开展多项新技术如儿科头颅超声、儿科髋关节筛查、肌骨神经超声技术等。

年10医院院址搬迁,在搬迁前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以上海医院超声科科室的环境布置和机器网络调试。

年11月,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在迎评阶段,将新创的超声科所有的科室制度与诊疗规范全部制定落实,从而帮助科室顺利通过评审。

藏事杂记之一—忙碌而充实的工作

3月的日喀则,春天似乎还很遥远。夏日里绿油油的山脉如今却是一片枯黄。道旁曾经摇曳多姿的杨柳,如今也是有气无力的垂落着枯枝。援藏医疗队驻地的葛洲坝小区,却早已经是人气高涨了。我们结束了春节和家人的团聚,再次集结于这片已经熟悉的高原城市。当然,此时的日喀则,也与我们7月初见时有着不同的风采。只是那个干燥季节,降水会如同黄金般珍贵。十年没有一次好好下雪了。

由于新院搬迁已经完成,原址离我们居住地相当近,我们也就弃车步行上班。虽然缺氧,只要缓步行走尚可接受,权当一种锻炼吧!日日行于日喀则街头,感受这不同于上海的城市风貌,也别有乐趣。日喀则四面都是连绵不绝的群山,加上我们所处的平地都已经米之高,不远处的群山就仿佛与天相接,与云为伴。每日看着晴朗的蓝天,云儿悠悠从山背后爬上来,再飘到我们的头上,让人不禁对它们生起同情之心:恐怕云朵们,也如我们一样缺氧的吧,况且还要爬过一座座高山!那时还在南半球的太阳光线,犹如平射一样照进大家的双眼。还是自觉地戴上墨镜和帽子比较好!

医疗工作的日常,其实没那么多特别。于我而言,就是一日日的接诊病患,按照临床的要求进行超声检查,间或会有援藏的干部来进行体检,或是有些微不适来求个心安——大抵如此。不过也有些时候,会有肾结石的患者要求术中定个位;产科的刮宫不利,需要超声引导;肾病的患者,要穿刺时候超声帮个忙;ICU的患者心包积液,也需要超声确定穿刺的方向……此时我也就要推着那台小GE超声仪,跑到各个科室,各个角落。

说是跑,其实也不过是比走路略快一点罢了。终究是在上海养成的习惯,在点与点之间的路程中,不想多耗时光而已。碍于缺氧,真的跑起来怕是要上气不接下气了。新院也是刚刚落成,较老院格局不能同日而语,科室安排极为科学合理——但是前来就诊的藏族同胞也是如同上海百姓一般,医院环境,碰到穿白大衣的就问路,这本是稀松平常的一件事,在日喀则就不同了,问路也是用藏语。此时推着机器,听到老百姓问路,叽里咕噜说了一串,却是完全不懂,我只得尴尬摆手,和他说:“对不起,我不会说藏语。”患者倒是可以理解,便点点头蹒跚走去,想找一个看上去像藏族的医生再次问路。这一点,我倒是很佩服当地超声同仁侯医生,藏地生,藏地长,如今藏语熟络的很。

这一日,从ICU穿好心包积液,挤回诊室准备继续检查——为什么要说挤?因为要做超声检查的人实在太多。每日普通肝胆胰脾肾要近百,还有住院的复杂病人,更是从颈部血管心超到下肢血管,一套开全,饶是我拼命加快速度,也要半个小时,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可是超声科医师实在太少,区区五个人,要承担全院所有工作,有我在时便跑全院,我不在时,又是如何可以想象。更加严峻的是,他们还要上夜班,这样,白天又要走掉2个人:一个进夜班一个出夜班的,真是让人焦头烂额!

闲话少提。屁股刚刚坐下,赶紧接单,是一个进食困难的患者。病史也不大清楚。我的职业习惯,是看完申请单再看看病人的面孔。竟就是刚才去ICU前向我问路的藏族老人,黝黑枯瘦的面孔布满皱纹如同千沟万壑一般,却是一直微笑着和我讲“安吉拉安吉拉”。递过单子后便一层层的脱去藏袍和内衬,然后费力的躺在床上。探头放在瘦骨嶙峋的腹部,我便惊呆了。整个上腹部已经被肿物所取代,什么胃、横结肠、胰腺、脾脏统统都被包裹挤压着,不止如此,没有被肿物包裹的肝脏,里面也星星点点的覆盖着转移灶。结合进食困难病史,首先考虑贲门癌伴转移。难以想象,这个肿瘤给这位患者带来多大的痛苦,又持续了多久。说是老人,其实在高原恶劣环境下皮肤损坏的严重,看不出年龄,其实才50出头。我不知道怎么安慰这个患者,只听得他“安吉拉安吉拉”地讲,再把衣服一层层穿好,向我点点头,脸上却是祥和的微笑。我却如同喉咙里塞了一团棉花一般,讲不出话来,只在脸上挤出了一个笑容,算是一种回应……

余日无言。

藏事杂记之二—日喀则的雪

一天清晨,刚刚从梦中醒来,便感觉到了透过眼皮射入的明亮的光芒。我满心惶惑,拉开窗帘,只见满眼的洁白充满了我的视野。

下雪了!

作为北方生、北方长的人,若是故乡下一场大雪倒是稀松平常;可这是高原上的日喀则的旱季,连天空中的云朵都少有。而这一场雪,就这么静悄悄,默默然的降临了这片土地。从窗外望去,原本的柏油马路、水泥人行道都消失不见,只有那茫茫无际的银装素裹,在远方突然升起,变作了环绕城市的一座白色巨幕,边缘高高低低,如高耸入云的城墙般保护着这片大地的居民。转头望向小区门口,只见一排深深的足印从单元门中出发,延伸到目力不能及之处。是谁,这么早在寒风中出发呢?医院又有急症的呼唤?不知他出发的时候,天空还有没有雪花轻轻飘落?

走下楼去,几个队里的兄弟也已经下来,在单元门口兴奋的搓手,却不知如何迈腿走出这 步。积雪都已经没过脚踝了,走出一步怕是要给鞋子中灌入一脚雪。不时几个穿高筒靴的兄弟,昂首阔步经过我们去吃早饭了,我们也只得鼓起勇气走去吃早饭,不管怎么说,医院也要去,工作也要做的。医院派了车来接我们,大家也顾不上矜持,纷纷挤到温暖的车厢内准备前去工作。

医院门口,早早的就有一群工作人员把雪扫开,清出一条没有积雪的道路方便人和车通行。因为到的早,我们便爬到办公室外面的露台,去欣赏这十年难见的美景。医院远方的平地已经看不清楚了,取而代之的是茫茫的白色雾气,其间仿佛能看到模糊的影子,看这轮廓,想必是停在路边的汽车。白雾氤氤氲氲,如同一层面纱,将豪放的高原景色都藏在后面,留给我们一片想象。身边的风轻吹,虽然冷,却不刺脸,将身边的彩旗吹得呼啦啦作响,又调皮地跑到雪原中,卷起一地积雪,在空中形成一个个的涡旋,看上去是原地在转,却不知怎么就飘到阴云覆盖的天空中,给这天空增添了一份亮色。这样的景色,用手机拍不够,可是每一张拍出来都觉得不满意;只有几个随身携带了单反的兄弟们,却是得意万分。打开手机回顾所拍的照片,不知不觉也有几页存档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9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