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雪域高原续写龙藏真情澎湃在线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这个事情必须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一方面支援了西藏,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面锻炼了干部、成长了队伍。援藏应该是你们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

——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西藏,在接见援藏干部代表时寄语全体援藏干部人才。

从牡丹江到日喀则,地图上显示的距离超过公里,经过高铁、飞机的几番助力,记者终于抵达西藏。

西藏,有着纯粹的自然生态和迷人的原生文化,令人向往,但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这又是一片充满挑战和未知的地方。在那里,有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故事平凡而伟大却又鲜为人知,他们常年承受着高原反应却依然斗志昂扬,他们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忍受离乡的孤单寂寥,甚至一些生命中永远的缺憾,却用忠诚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在雪域高原展现奋斗之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援藏干部。

初到日喀则

听到最多的词“变化”

日喀则市是西藏第二大城市,也是黑龙江省援藏工作的对口城市。年首批黑龙江省援藏工作队来到这里,如今的工作队已经是第七批次。乘坐拉日铁路由拉萨前往日喀则,沿线风光可以看到崇山峻岭的万千姿态,欣赏雅鲁藏布江的壮美。

从日喀则市火车站出来,汽车行驶在一条笔直平坦的大路上,两侧商服整齐林立,街路牌上显示——黑龙江路,这条大路被称作“日喀则人民通向幸福之路”,位于这条街上的日喀则市城市规划展示馆记录着这个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这条道路是我省援建日喀则地区的第一个项目,应该是年开始修建的……”经过此地,一位老援藏干部感慨地说道,变化太大了,真的认不出来了。很多老援藏干部都发出同样的感慨。援藏工作从未停止,援藏干部也在一代又一代更迭,这里的变化,凝聚着龙藏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

即使高原缺氧

也要斗志昂扬

在援藏干部口中,经常听到一句话“万年修得上高原”,与家乡人在此相逢,彼此间的距离似乎更近了。

于德波是黑龙江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康马工作组组长,任康马县委常务副书记,也是牡丹江市援藏工作队队长。

他介绍,年7月14日,黑龙江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奔赴日喀则市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来自牡丹江的援藏队员主要在康马县工作。

于德波介绍,康马是藏语“拉康马布”的简称,意为“红色庙宇”。康马县平均海拔米,是我省对口援助的3个县中海拔最高的,即使是生活在日喀则的藏族同志,也不轻易到康马去工作。目前,除牡丹江市援藏工作组7名干部人才在康马县工作外,还有1名干部在日喀则市旅发委工作,4名教师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第二中学任教,我市共有12名干部人才在日喀则市开展为期3年的援藏工作。

初到西藏,高原反应是每一个人一定要面临的第一大问题。缺氧、胸闷、头晕、气喘、呕吐、失眠和血压升高等都会在几小时之内开始袭来。

在高原上不能剧烈运动——几乎所有上高原的人都听过这样的提示,甚至说话也不能太快,“有的工作人员开会时讲得很热烈,突然眼前一黑,缺氧晕倒了,听起来还有点搞笑,但现实就是这样。”

于德波说,他刚进藏时,高反也很强烈,现在适应多了,到日喀则不用吸氧就能睡着,但是在康马不行。

援藏干部李修峰原在我市爱民区工作,现任康马县常委副县长。他说,援藏两年多来,工作队成员保守估计人均瘦十斤以上,皮肤深了几个色号,头发也都白了不少。

即便如此,进藏后,工作队没有人因为高反而停歇,而是立即走乡进村开展调研,两个月时间走遍了全县9个乡镇、47个行政村,比较准确地掌握了县情、乡情、村情,为此后的援建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修峰笑着说,习总书记给咱鼓劲,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咱龙江援藏干部绝不能掉链子!

援建不遗余力

结出累累硕果

开展援建项目是援藏工作的重要载体,“不当过客当主人”把康马县当作第二故乡,坚持“说康马话、做康马人、办康马事、兴康马业”,两年多来,多个日日夜夜,牡丹江市援藏工作队的庄严承诺,已经化作累累硕果造福于藏族同胞。

于德波介绍,进藏两年来,工作队聚焦基层实际、助力民族团结、推动乡村振兴,以医疗援藏、教育援藏、生态援藏为重点,着力推进援藏项目高质量建设。

南尼乡中心小学室外运动场建设项目

在南尼乡中心小学室外运动场建设项目现场,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施工作业,这里是援藏项目之一,该项目投资万元,新建了主席台及看台、人工草坪足球场、塑胶跑道,“这个项目完成后将实现康马县所有中小学室外标准化运动场全覆盖,告别了沙土操场,学生课上课下有了良好的活动场地……”说到这儿,于德波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为当地学校援建的标准化室外运动场

随后他又带领记者参观了又一处教育援建项目——县中学教师公寓。这些公寓的建成为60名教师解决了无房或房屋狭小的问题,并实现了就近上班,使他们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在实施教育援藏过程中,工作队一方面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促进交流交融。

康马县园丁苑建设项目

年,康马县援藏工作组邀请了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3名教学专家,对康马中学的薄弱学科开展为期15天的跟踪培训,对数学、道法、生物三个学科近30名教师开展指导;今年,又有16名康马县中学教师来到我市开展跟班学习,使康马中学薄弱学科教师业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西藏海拔高,自然条件导致一些疾病高发。保护藏族同胞生命健康,医疗援藏意义重大。在康马县走访时,记者看到一些新建的乡镇卫生院已经投入使用,比如少岗乡卫生院、涅如堆乡卫生院。这些乡卫生院的建设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就医环境,改变了当地藏族同胞过去就医条件差、许多病情得外出治疗的现状。

西藏是先心病的高发地区,针对这一现状,牡丹江市援藏干部邱海涛立足家乡优势,多方协调沟通,成功填补龙江援藏空白,打造出牡丹江援藏品牌“雪域爱心行”活动。在牡丹江市卫健医院的大力支持下,连续三年派出医疗团队进藏开展“雪域爱心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治疗活动,免费为农牧区藏族群众进行先心病筛查10多人,63名危重患儿到牡丹江市接受免费手术治疗后恢复健康,为增强龙藏民族团结提供有力支撑,收到藏族群众热烈欢迎,得到省委主管领导的肯定。

借助牡丹江种植技术优势,致力生态援藏。初到康马尤其看到康马县脆弱的生态状况,工作组希望通过努力,让绿色生态产业得到发展,让当地生态环境变得更好、让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

康马县境内的一处沙棘果树林

“这些寒地大果沙棘树苗都是从牡丹江运过来的,成活率非常高,有的已经结果了。”于德波介绍,年初,工作组从黑龙江省引进了3万株寒地大果沙棘进行试种并取得成功,同年8月协调我省沙棘企业为日喀则捐赠20万株苗木,在“十四五”援藏规划中,我们规划购入万株沙棘苗木,栽种面积亩。目前,日喀则10余个县区共推广种植寒地大果沙棘43万株。沙棘的种植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更可能成为农牧民致富增收的“摇钱树”。

除了沙棘,枸杞种植也取得突破性进展。都说高原地上不长草,氧气吃不饱,要想树木成活结果更别提有多难了,在海拔米的康马县达巴村,记者就见证了这样的奇迹。

从康马县驱车几十公里,于德波带领记者见识了他心心念念的一块“宝地”,一处在戈壁滩上建设起来的枸杞种植试验基地。

于德波说,今年春季,工作组与西藏万亩枸杞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西藏海拔最高的50亩枸杞试验种植基地。

记者看到,这些枸杞长势茂盛,有的已开花结果,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叠加呈现,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造福康马人民做出新贡献,这也更加坚定我市援藏工作队要把这条生态援藏之路长期地走下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西藏时提出的“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的指示精神。

身处海拔最高

却最具战斗力

在黑龙江援藏公寓正门口写着这样一段话——援藏既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使命担当,要提升自己,锻炼自己,真正地融入到援藏工作的各个方面。

两年多来,牡丹江援藏工作组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经受住了海拔米雪域高原特殊地理条件对意志身心的考验,经受住了新环境、新问题对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的考验,经受住了新冠疫情对同志们政治性、组织性、纪律性的考验,树立了牡丹江援藏干部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得到了康马县干部群众及黑龙江援藏总队的认可。黑龙江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总领队、日喀则市市委副书记马春波同志的高度评价和赞扬,评价我市援藏工作组:“身处海拔最高、却最具战斗力。”

我市援藏工作组也收获诸多荣誉,先后被评为年度先进支部(我省三市援藏工作组党支部唯一获得荣誉);年度日喀则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奖(日喀则市18支县区援藏工作队唯一获奖);年日喀则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我市援藏干部邱海涛同志被日喀则市评为年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从林海雪原到雪域高原,牡丹江的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矢志艰苦奋斗,生动地诠释和发扬了“老西藏精神”和“八女精神”,创造性开展了各项工作,展现了龙江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面貌,深厚了“龙藏一家亲”的民族情谊,让我们坚定地相信,牡丹江的援藏工作当下有作为,未来更加可期。

原标题:《躬耕雪域高原续写龙藏真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