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修不通,进藏等于流放3000筑路烈士

北京白癜风研究中心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军武风云录#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对于军事行动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过分。而健全、完善的后勤保障,则首先有赖于交通线路的保障。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历来被视为“生命禁区”。我军在进藏之初,面临道路不畅、供应不稳、后勤难以为继的巨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官兵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迎难而上,在雪域高原创造了筑路历史上的奇迹,为西南边疆构建起了坚实的钢铁国防线。

川藏公路现景

(一)进藏天路困难重重,五千清军差点困死高原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米,地势、气候极其复杂,长久以来,藏民只能通过为数不多的险峻山路与外界保持沟通。而对于行军作战来说,这里绝对是一块兵家公认的“死地”。乾隆年间为平定西藏叛乱,清军出动1万兵马入藏,竟先后征发了超过6万民夫与15万匹骡马、牦牛、骆驼翻越千里雪山,跨过万顷雪原向前线供应军需物资,一年下来耗银达万两,民夫、牲畜倒毙无数。在历经千辛万苦平乱后部队无法长期戍守,又只得退回内陆。年,四川总督赵尔丰派兵进入西藏平乱,不想遭遇大雪封山,后勤断绝。人马没吃没喝,险些困死在高原上。最后经驻印英军搭救,清军在被全部缴械后,才经印度转道回国。

由于后勤困难的问题始终无法有效解决,致使大部队、大兵团条件下的入藏军事行动,很难顺利开展,这助长了西藏当局割据的野心,他们自民国起,便多次抗拒内地军队入藏,并与英印方面勾结。而英国及后来的印度出于自身利益考量,长期给予西藏当局军事及经济上的支持,其气焰更为嚣张。

旧藏军骑兵部队

(二)路修不通,进藏等于被流放

年1月,主席下令进军西藏。起初,我军进展顺利,昌都战役中,藏军的主力被歼灭,北京与拉萨噶厦当局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年5月,第18军军部及第52师1万余官兵向拉萨进发。经过3个月的艰苦跋涉(许多将士长眠在进藏的路上,连第18军军长张国华将军的女儿也不幸夭折),我军进驻拉萨,随即又分兵进驻日喀则、亚东等战略要地。

随着进藏事宜逐渐铺开,后勤困难的问题开始凸显。入藏时,第18军携带了2万余匹牛马驮载军需物资,并辅以空军为进藏专门组建的高空运输团实施空投(该团的42架重型运输机专门从苏联订购)。为防万一,第18军还拟定了就地购粮的方案作为补充。但进驻拉萨后,空军运输机因其他方向需要支援而调走,原有的牛马因水土不服加之路途荒凉缺乏草料而折损大半。至于就地购粮,则由于当地势力的从中作梗,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在此情况下,如果不解决后勤问题,别说有效控制西藏,就是站稳脚跟都无异于痴人说梦。

我军骡马队翻山越岭运粮

面对严峻的现实,主席做出了“要建青藏、康藏两条大路,把西藏和内地紧紧联系起来”的战略决策。官兵相应号召,喊出了“祖国需要我,步兵变工兵”的口号。在筑路动员会上,进藏后方司令部司令陈明义将军大声说道:“路修不通,进藏等于被流放!”台下所有官兵齐声振臂高呼:“要把公路修到西藏!”

(三)战天斗地创奇迹,将士长眠高原

年起,驻藏官兵及爱国民工在西北局、西南局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修筑青藏、康藏公路。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中,顶着七八级的大风和扑面而来的冰霜,施工大军一连打通了十余座终年积雪的大山,并抢在夏季洪水期到来前,顺利地在几条汹涌澎湃的大江上架好了桥基。然而不想,随着雨季到来,洪水迸发,泥石流呼啸而至,将大量路基、桥梁冲毁,筑路器材、工具也损坏不少。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施工大军战天斗地,工程从未停歇。

由于缺少器材工具,大家就肩扛手挖,很多人挖了一天的土石,两只手上的十个指甲全部磨掉,手指头鲜血淋漓,失去了知觉。洪水来了,固定钢梁还未架好,只见有人纵身跳入水中,用身体作为支撑,力保桥基不垮。

修路大军在湍急的江边筑建桥基

修路难,保障更难。当时,负责最重体力劳动的人,一天工作在10小时左右,却只能领到克干粮。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大家还要赶工修路,其中的辛酸,我们后人恐怕难以想象。赶上洪水或大雪封山,经常一连几天吃的送不上来。许许多多西藏僧俗群众,不顾威胁和阻挠,顶风冒雪为大家送饭,各地民众也纷纷捐钱献物,全力支持筑路。

刚刚解放的云南还没有摆脱贫困,许多地方的老百姓自身生活困难,但全省“县县出干部、出民工、出粮食、出骡马、出物资”,架设溜索、兵站、电话线,迎着风雪、向着雪山支援子弟兵。但是,由于受地形、气候限制太大,从云、川两个方向运粮都不成功,筑路官兵和民工不得不在峭壁悬崖间采摘野菜野果充饥。一个叫祝运才的战士不幸被泥石流冲走,在消失之前的最后时刻,他用尽全身力气向战友们高呼道:“一定要把路修好!”

年11月27日,全长达千米的康藏公路(后因西康省取消而改名川藏公路)建成;同年12月15日,全长千米的青藏公路建成。这两条大路全部修建在海拔—米的雪域高原上,共完成土石方工程余万立方米,创造了人类公路建筑史上的空前壮举。

消息传出,举世震惊。12月25日,拉萨举行了盛大的通车庆典。当第一辆苏制嘎斯汽车驶入拉萨时,陈明义将军流下了热泪——为了这一刻,余名解放军将士永远地把生命留在了高原之上。

(四)天堑变通途,彻底击碎敌人的狼子野心

康藏、青藏公路修通后,两路每天可通过汽车运进吨补给物资,在非战时状态下可满足7名官兵的一日之需(按总后年颁布的标准,非战时状态下每名战士日均物资供应量为4千克),不仅吃饭问题解决了,驻藏官兵过去想都不敢想的苏制毫米榴弹炮、毫米加榴炮、毫米重迫击炮等“大家伙”纷纷运抵西藏,大幅增强了驻藏部队的火力。步兵统一换装了苏式步机枪和冲锋枪,各连配属有60迫击炮和57无后坐力炮,各营配属有82迫击炮和75无后坐力炮。无论在步兵火力还是重火器层面,我军均全面碾压由英印方面武装起来的藏军,当地势力妄图依靠外援“割据”的美梦破产。

在后来的平叛战斗中,我军面对据守在山岭要塞中的叛军,以苏制毫米榴弹炮进行密集射击,对残存下来的顽敌再用76毫米野战炮和75毫米无后坐力炮进行抵近射击,打得叛军死的死、跑的跑。在开阔地带,解放军集中火炮,以逐米推进的方式做徐进弹幕射击,以掩护冲锋部队、减少伤亡。我军敢于采用这种耗弹量极大的打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条大路建成后驻藏部队在后勤保障方面的根本性改观。

从年开始,在强有力的公路运输的支持下,驻藏部队又在当雄建起了西藏第一个实用化的机场,可以满足在高原上起降大型客机、运输机及图4重型轰炸机的需求。由此,我军空中力量的作战范围覆盖全藏。在后来的平叛作战中,叛军看到呼啸而至的图2、图4轰炸机及伊尔10攻击机,以为是遇见了“神鸟”,在惊恐之余纷纷作鸟兽散,根本不敢与我军正面交战。强有力的空中支援,也是平叛战争最终大获全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民空军装备的图4重型轰炸机

解放西藏及后续的平定叛乱,修筑康藏、青藏两大“生命线”,可谓是成功的关键。在三年的平叛战争期间,我军各部依托两大公路,又先后抢修了公路支线或应急运输线路64条、总计千米,由此不仅保障了部队的后勤供给及快速机动,更为日后全藏的公路交通网建设奠定了基础。如今回望那段历史,身为后人不禁感叹:贯通“世界屋脊”的筑路奇迹,恐怕也只有我们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能够创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