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可可西里人民日报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m.39.net/pf/a_6410197.html

自从智人踏上这片土地

我们对中国大地的改造便开始了

持续4-6万年

的人口繁衍

村落、城池拔地而起

持续1万年

的农牧垦殖

耕地、家畜遍布四方

持续年

的现代工业狂飙突进

公路、铁路通达天下

然而

我们创造了文明

文明却消灭了荒野

(中国人类足迹指数地图,通过城市建设、土地利用、道路分布、夜晚灯光等多个指标衡量人类对环境的影响,颜色越红表明影响越大,数据源自

WildlifeConservationSociety/ColumbiaUniversityCenterforInternationalEarthScienceInformationNetwork,制图

刘昊冰/星球研究所)

如今

中国70-80%的植物种类面临生存危机

40%的哺乳动物处于濒危状态

人们念念不忘的华南虎

或许早已从野外消失

亚洲象更是在年前就被迫从华北步步南撤

最终只能“苟延残喘”于云南一隅

(大象的退却也与气候变化相关,数据源自

马立博《中国环境史》,制图

刘昊冰/星球研究所)

野生动植物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所剩无几

荒野在中国硕果仅存

其中最著名的一处当属位于青藏高原的

可可西里

它声名远播

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这并非因为它的美丽打动了世人

而是因为曾经发生在那里的黑暗往事令人震惊

手持冲锋枪的盗猎者、被剥皮的藏羚羊

以及因反盗猎而牺牲的索南达杰

这些便是20多年前人们对可可西里的印象

(20世纪80-90年代是盗猎的高峰,索南达杰牺牲于年,年根据杰桑·索南达杰、奇卡·扎巴多杰的故事改编的电影《可可西里》上映,引发轰动;下图为电影海报)

现在

可可西里已经连续9年没有发生藏羚羊盗猎案件

并在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

当黑暗散去

是时候更多了解阳光之下它的动人之处了

因为可可西里不仅有藏羚羊

更有百禽千兽、万物生长

堪称中国现存最伟大的荒野

诞生

3亿年前

可可西里还是一片海洋

之后的板块运动将海洋关闭

众多地体拼贴成陆地

紧接着

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飞速撞去

青藏高原开始剧烈抬升

(1亿年前至今的板块运动示意图,红点为可可西里,原视频制作

ChristopherScotese,修订

星球研究所)

熔岩从地底喷涌而出

形成大量火山遗迹

(白象山,形似象鼻,内部具有熔岩通道,摄影师

青木)

地下水也被加热

在海拔米处

造就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温泉群

(太阳湖温泉群,摄影师

杨浪涛)

平均海拔-米的唐古拉山脉

隆升于南侧

(唐古拉山脉最高峰格拉丹东峰,海拔米,摄影师

吴伟伟)

拥有多座米级山峰的昆仑山脉东段

崛起于北侧

(昆仑山玉珠峰,海拔米,摄影师

江源)

可可西里山、风火山、乌兰乌拉山

横亘于中央

(可可西里山脉的马兰山,海拔米,摄影师

布琼)

这些大山自西向东平行延伸

山与山之间夹峙着宽阔的沉积盆地

峰岭纵横、盆地相间

一片极为广袤的荒野

可可西里

诞生了

它横跨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

总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

与英国国土面积相当

即便只计算世界遗产地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面积

也高达6万平方千米

是瑞士国土面积的1.5倍

(蓝色为地理上的可可西里范围,红色为可可西里遗产地核心区和缓冲区的范围,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

Google)

不过

在人类改造自然的强大欲望之下

仅仅面积广大尚不足以让可可西里保持荒野本色

它还需要更多“技能”

荒野技能

首要的技能是

寒冷

可可西里平均海拔米

是青藏高原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相比之下

拉萨海拔仅余米

林芝市区甚至不足米

高海拔造就了一个寒冷的世界

可可西里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6.2℃

永久冻土覆盖了90%以上的土地

冻土层厚达80-米

(可可西里冰冻的大地,摄影师

张超音)

高山上发育出巨大的冰川

(布喀达坂峰的冰川,摄影师

布琼)

冰舌倾泄而下

长达数十千米

(布喀达坂峰南冰川,摄影师

布琼)

高大的冰体令人类相形见绌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格拉丹东峰下的姜根迪如冰川,为长江源头,摄影师

布琼)

行走其中

有如面对一堵冰墙

(普若岗日冰川,摄影师

刘兆铭)

如此大规模的冰川裹挟产生出大量堆积物

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中经过反复冻融

被分解成不同粒级的砂

再加上地表上的其他沙土物质

居然聚沙成塔

形成了连绵的高寒沙丘

(摄影师

布琼)

与此同时

可可西里保持荒野本色的第二项技能

也随之产生

即湖沼化

高山上的冰雪融水

不断向可可西里盆地内流淌

(航拍格拉丹东冰川及融化形成的溪流,摄影师

田捷砚)

盆地内地势平缓、排水不畅

加之永久冻土阻止流水渗入地下

于是积水成湖

可可西里面积km以上的湖泊就有7个

1km以上的湖泊总面积达km

相当于个西湖

1km以下的湖泊总数更是超过个

是中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可可西里湖,摄影师

田捷砚)

著名的太阳湖

汇聚布喀达坂峰、马兰山、巍雪峰的冰川融水

湖水深达43米、水质清澈

(太阳湖,摄影师

田捷砚)

湖岸曲折广阔

有如海岸

(太阳湖,摄影师

田捷砚)

傍晚金光普照、雪峰连绵

(太阳湖及布喀达坂峰,摄影师

布琼)

湖水如梦如幻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太阳湖及布喀达坂峰,摄影师

张超音)

湖泊之外更多的地方

则是沼泽湿地遍布

(摄影师

张超音)

即便有现代交通工具

进入可可西里也并非一件易事

(发生陷车的保护区巡护车辆,摄影师

张超音)

可可西里保持荒野本色的第三项技能

则与它深居青藏高原腹地的位置有关

从这里发源的河流

多数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

(白象山与五泉河,摄影师

青木)

只有少数流出可可西里区域

或是穿越昆仑山

流向北方干旱的柴达木盆地

(航拍流向柴达木的红水河,河谷平坦宽阔,呈现典型的辫状河,摄影师

布琼)

或是汇入长江、黄河

成为这些超级大河的源头

(航拍长江源头沱沱河青藏公路段,摄影师

蔡征)

这些河流往往水量较小、侵蚀力有限

不像青藏高原边缘的河流可以切割出海拔较低的河谷

例如拉萨河谷以及日喀则的年楚河谷

都是适宜人类生存的绝佳场所

而可可西里没有被河流大规模侵蚀

它地势起伏平缓

相对海拔只有-米

是世界屋脊上保存最完整的高原平台

(因切割作用有限,可可西里的河谷呈现为宽谷;此处河水因泥沙而呈现赭红色,远处为天台山,摄影师

青木)

寒冷、湖沼遍布、完整的高原平台

拥有了这三项技能的可可西里

几乎没有人为改造的痕迹

现在

舞台已经准备就序

谁将成为这里真正的主人?

万物生长

垫状植物率先登场

它们是高原生命的先锋

其中簇生柔子草长相最为“喜人”

一经生根发芽

它便会蔓延成一个巨大的圆形

直径可达两米

(簇生柔子草,图片源自

可可西里管理处)

它的叶丛夹杂泥沙细土

可以吸湿保温

即便外部温度已降到零下

植物体内仍可以保持在1-2℃

(团垫黄耆,一种垫状植物,图片源自

可可西里管理处)

它还可以促进枯叶腐烂分解

积累有机质,改善土壤

不仅有利于自身的生长

也为其他植物的迁入奠定了基础

凤毛菊、火绒草、兔耳草、圆穗蓼等等植物

纷纷借助垫状体内稳定而优越的小环境蓬勃生长

(矮小火绒草,图片源自

可可西里管理处)

所有这些植物

在可可西里只有天的生长周期

它们必须在短短两三个月内

完成发芽、成长、开花、结籽的全过程

每年的六月大地还满是荒芜

七月几乎是一夜之间

无数花花草草突然从地下冒出

竞相绽放

(毛柱黄耆,图片源自

可可西里管理处)

八月

植物的种子便已成熟脱落

在可可西里的蓝天下随风飘荡

(多刺绿绒蒿,图片源自

可可西里管理处)

这期间

即便冰雪突降

许多植物依然会顽强地开花结果

(冰中盛开的黄芪,图片源自

可可西里管理处)

植物的繁茂让可可西里生机勃勃

但真正的主角将属于

禽兽们

身材娇小体长只有10多厘米的鼠兔

“闻声出动”

(黑唇鼠兔,摄影师

奚志农)

它们最喜欢可可西里的高原草甸

尤其在草皮开裂呈块状的地方

可以轻易挖掘出复杂的洞穴

以躲避天敌

可谓“狡兔三窟”

(乔治·B·夏勒博士发现的一处黑唇鼠兔洞穴系统,绘图

星球研究所)

“富足”的生活让它们大量繁衍

卿卿我我、嬉闹玩乐

甚至跳起“草原芭蕾”

(图片源自

可可西里管理处)

相比之下

它的亲戚

同属于兔形目的高原兔

生活便没有了鼠兔的滋润

可可西里缺少可以供其隐蔽的灌木丛

体长如同家猫的它们

数量远比鼠兔要少

(高原兔,图片源自

可可西里管理处)

另一种常见的掘洞穴居动物

喜马拉雅旱獭(音tǎ)

尤以肥胖浑圆著称

它们以洞穴周围米范围内的嫩草为食

机警敏觉、常直立眺望

一有危险,即钻入洞中

(图片源自

可可西里管理处)

小型鸣禽角百灵

体长只有15厘米左右

也喜欢将巢穴建在地面

它们几乎不做长距离飞行

而是在地面捡拾草籽、捕捉昆虫

(角百灵,摄影师

奚志农)

大型涉禽黑颈鹤

从远方迁徙而来

在可可西里的浅水中啄食植物及鱼类

黑颈鹤通体黑白相间,头顶为暗红色

形态极为优雅

是可可西里最为旖旎的一道风景

(黑颈鹤,图片源自

可可西里管理处)

更大型的动物则是有蹄类

青藏高原上的特有种白唇鹿

体型巨大而强壮

鹿角可以长达1米

并在顶部有多处开叉

(白唇鹿,“你瞅啥”系列,摄影师

卜建平)

盘羊

以雄性螺旋状弯曲的角著称

雌性的角则要短小得多

而且弯度不大

(盘羊,左为雄性,右为雌性,“你瞅啥”系列,图片源自

可可西里管理处)

岩羊

生活在山地间

在最崎岖的地带仍可以施展“凌波微步”

(岩羊,“你瞅啥”系列,摄影师

张纪元)

藏原羚

拥有两片醒目的白屁股

(藏原羚,“你瞅啥”系列,摄影师

奚志农)

奔跑速度极快而体态轻盈

(藏原羚,摄影师

奚志农)

雪山、荒野

正是藏原羚生活的绝配

(玉珠峰下的藏原羚,摄影师

秦晖)

喜欢群体活动的藏野驴

外貌高大而健美

(索拉吉尔的藏野驴,图片源自

可可西里管理处)

它的毛色呈现深浅不一的红棕色

身体下方和四肢为白色

非常易于辨认

(藏野驴,摄影师

顾莹)

它善长奔跑

且有极强的好胜心

奔跑时尾巴在风中飘扬

带起的尘土被远远甩在身后

天然有一种舍我其谁的狷狂

(藏野驴,摄影师

奚志农)

体形庞大的野牦牛

是可可西里最令人生畏的动物

它的后颈有一明显的突起

斗篷似的长毛几乎遮住了双脚

(图片源自

可可西里管理处)

单独活动的野牦牛更容易发起攻击

它怒目圆睁、双角向前

尾巴高高甩起

(摄影师

张超音)

如同排山倒海一般向你奔来

(摄影师

顾莹)

最耀眼的明星动物藏羚羊

如今在可可西里的数量已经恢复到6万只

成年雄性藏羚羊拥有黝黑的面部

角的长度可以达到60-70厘米

乌黑发亮,从头顶几乎垂直向上

(藏羚羊,摄影师

奚志农)

雪山下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以下连续多处需要横屏,摄影师

樊尚珍)

余晖中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摄影师

张超音)

都极为突出

人们将其称为雪域精灵

可谓名副其实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摄影师

樊尚珍)

为了“爱情”

(求偶的藏羚羊,前为雌性,后为雄性,摄影师

顾莹)

雄性间发生激烈打斗

(打斗,摄影师

顾莹)

但是即便击败对手

也不代表可以就此获得雌性的欢心

它仍需要用实力完成追逐

(追逐,摄影师

顾莹)

直至成功

(不可描述,摄影师

顾莹)

收获爱情结晶的雌性

将很快与雄性分离

开启中国最后的有蹄类动物大迁徙

(青藏高原藏羚羊迁徙路线推测图;雄性也有迁徙行为,但是距离较短;另外,并非所有的藏羚羊种群都会迁徙;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数据源自

《TibetWild》,底图源自

Google)

它们穿越山谷

(图片源自

可可西里管理处)

跨越人类的铁路线

(航拍藏羚羊穿越青藏铁路,摄影师

顾莹)

最终到达梦幻般的卓乃湖

(卓乃湖为迁徙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摄影师

李善元)

成千上万的雌性藏羚羊聚集于此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卓乃湖,摄影师

裴竟德)

诞下小羊

(摄影师

顾莹)

之后再带领小羊返回冬季栖息地

一个新的轮回又将开始

(摄影师

布琼)

捕食者的队伍也壮大起来

猎隼、大(音kuáng)等大型猛禽从空中飞临

(第1张猎隼,摄影师

布琼;第2张大,摄影师

奚志农)

以大方脸著称的藏狐

和形似家猫的兔狲

从地面出击

(第1张藏狐,摄影师

张强;第2张兔狲,图片源自

可可西里管理处)

鼠兔、高原兔、旱獭、角百灵等小型动物

纷纷成为盘中美食

(捕食成功的藏狐,图片源自

可可西里管理处)

体型更大的猞猁

还会瞄准岩羊和藏羚羊的幼仔

(猞猁,图片源自

可可西里管理处)

则是可可西里的终极猎手

(图片源自

可可西里管理处)

它们以强大的群体配合

围捕一切猎物

(这个动图片断实际上是三只狼的合力,另外两只负责将猎物驱赶到画面中这只狼的埋伏点,摄影师

顾莹)

成年的藏野驴也不在话下

(狼捕猎藏野驴,摄影师

奚志农)

这是一场顶级猎手才能享用的盛宴

棕熊虽然体形更大

但却没有狼的敏捷

也缺乏群体的配合

(大雪峰下的棕熊,摄影师

秦晖)

从植物根茎到鼠兔、旱獭等小型动物

才是它的主要食谱

(母熊和小熊,摄影师

布琼)

胡兀鹫

更是排到了餐桌的最末端

它因嘴角下生有一小簇黑“胡须”而得名

(胡兀鹫,胡须准确名称为“刚毛”,摄影师

张强)

通过在空中缓慢飞行

寻找地面的动物尸体

(摄影师

布琼)

当它发现尸体后并不立即上前

而是在外围窥测

确认没有危险后便一拥而上

短短几十分钟内将一具庞大动物尸体

吃得只剩下骨架

(摄影师

布琼)

从鼠兔、高原兔、角百灵等小型动物

到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等有蹄类动物

再到猎隼、猞猁、狼等猎食者

禽兽们显然已经成为这片荒野的主人

这便是可可西里

中国最伟大的荒野

而我们要做的是

让荒野永远荒野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李江海/闻丞/刘持恒等著《可可西里地质地貌及其形成演化》、可可西里综合科学考察队《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综合科学考察》《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生物与人体高山生理》、乔治·B·夏勒《青藏高原上的生灵》、闻丞等《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空间界定》、马燕等《藏羚羊的研究现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