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日喀则四川省地震局

欧文东为“一带一路”GNSS项目进行勘选测试。本文图片由西藏自治区地震局提供

欧文东(后排左一)带领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在西藏那曲尼玛县甲谷乡开展工作,与当地居民合影。

欧文东和同事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进行基准站勘选。

前不久,中国地震局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者之一,西藏自治区地震局日喀则地震台台长、35岁的欧文东被同事的故事感动得一塌糊涂。但他可能没有注意到,会场的地震工作者在他埋头作报告时流了最多的眼泪。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但欧文东主动申请调回最艰苦的一线,终年奔波在野外无人区,以天为盖地为庐,甚至与狼“共舞”……他的故事中并没有多少悲情的成分,大概是他身上那种默然的定力和坚毅,击中了大家的心。

从日喀则到北京,欧文东需要走两天。在这段漫长的路上,他仿佛丢失了一部分语言能力,在日喀则地震台少有机会与人交流,他总是说自己“表达能力很差”。

欧文东精瘦、皮肤黝黑,表情很少。作报告时他只顾埋头把稿子念顺,没顾上声情并茂。

“天上无飞鸟,风吹石头跑,百里无人区,整天穿棉袄。平均海拔米以上,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这是西藏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我在这儿坚守了14年。”

年,大学毕业的欧文东初到日喀则地震台,高原反应和工作环境令他“身心俱疲”。那时中国地震台网系统正在全面升级,要把地震速报等工作做得更快、更准。全国不少地方的地震监测工作已经用数字化记录代替了模拟记录,也就是开始采用电脑储存、分析数据,淘汰了用图纸储存、人工分析数据的方式,而日喀则地震台还没有连上互联网,也没有电脑。

“办公家具都没有一套完整的。”20岁出头的欧文东胃里和心里都翻江倒海地难受,“迷茫、失落,甚至连咽下的唾液都发苦”。

老台长普布把欧文东带到自己家里,给他倒了一碗酥油茶。“我第一碗酥油茶就是在普布台长家喝的,真香啊!”欧文东知道,普布台长一辈子都给了地震台,还有同事朗嘎和扎西,年纪轻轻就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但即便如此,科技的进步也丝毫没给这些忠诚的斗士留半点情面,在数字化升级面前,普布他们束手无策。欧文东是他们的希望。

日喀则地震台申请了一台电脑,欧文东倒腾起来。“我给同事们演示记录地震波功能时,普布台长一脸惊喜地说:‘小欧,你可让我们台迈了一大步啊’。”日喀则地震台终于也从模拟观测时代迈进了数字观测时代。

年,西藏地震局需要人手,欧文东被调到拉萨工作。可没过几年,他又主动向局里提出申请,要重回日喀则。

欧文东心里明白,自己选了一条不能回头的路,“这一去肯定一辈子要待在那里了”。

“小欧,你考虑清楚,大家可都想着往拉萨走,没你这样想主动回台站的,要不你再考虑考虑。”局里人事部门好心劝说他。

但他早就作出了选择。“之前挣扎过好几个月。”欧文东简短地告诉记者:“但想明白了,在哪儿都一样,哪儿需要我就去哪儿。”

为什么要重回日喀则?领导和家人都不解。

原来,欧文东在拉萨工作期间,有次开会碰到普布。普布一边叹气,一边紧紧拉着他的手说:“小欧啊,自从台站数字化改造后,数据一直不能实现连续记录,我们这帮老人对这高科技玩不转啊!现在震情形势严峻,有空了,回来帮我们弄弄。”

年,欧文东踏上了重回日喀则的路,从拉萨坐上火车,再换乘公交车到达地震台。风景还是欧文东当年熟悉的风景,但心情和初来时不一样了:“有点小失落,但没后悔。想着既然去了,就要做一番事。”

地震工作中最为普通人熟悉的部分,就是每次震后地震台网中心发出的地震速报,以及近来颇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0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