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项成果发布
填补西藏考古史多项空白
日前在拉萨举行的西藏自治区考古成果公众分享会上,几十位专家发布了46项最新考古成果。涉及青藏高原史前文明探寻、西藏吐蕃时期考古、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等,其中一些发现还填补了西藏考古史上的空白。
史前考古中,多项西藏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令人瞩目。位于日喀则市仲巴县的顶琼洞穴遗址,海拔米,是中国目前已知海拔最高的考古遗址。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吕红亮:这个洞穴出土的人骨和动物骨头是目前西藏考古遗址里面最丰富的,特别是在一系列关键的年代环节上取得了突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进展。
聚焦于高原环湖区域和江河流域的自然地理区田野考古,也有了新突破,如纳木错环湖科考和羌塘游牧文化深度调查,首次对西藏岩画进行了科学测年。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汤惠生:这次纳木错进行的多种技术手段的岩画测年考察,就是将西藏岩画研究推向国际、趋向科学举措之一。
在阿里地区日土县龙门卡环湖田野调查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多处石构遗迹和墓葬,以及细石器、陶器等古代游牧人群活动的遗物,这对研究高原古代游牧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教授李永宪:它是一个考古学遗存的空间研究和时间研究,它必将会为构筑西藏考古学文化的谱系、它的编年,提供最基础的一个大时空框架。
拉萨河畔的温江多遗址,是西藏首次系统性发掘吐蕃时期高等级建筑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龟趺、无字碑、佛塔等重要建筑遗迹。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席琳:这也与温江多遗址作为吐蕃时期非常重要的高等级行政中心的地位是相匹配的。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建林:这是我们在西藏境内发掘吐蕃时期的遗址比较大规模的一次发掘,这是第一次,也填补了在西藏考古上的一些空白。
专家们还分享了青海乌兰泉沟墓地和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等最新考古成果。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李林辉:这46项涉及国家文物局重大的考古中国项目,一个是在旧石器时代,我们人类的迁徙和人类的起源在西藏的具体实践上有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在新石器时代,区域文化类型里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
发现青藏高原古人类生活
探索多元文化
西藏考古成果公众分享会上,专家们利用科技考古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技术手段,描摹出青藏高原古代人类衣食住行鲜活的一面。
青稞和小麦是西藏人民的主粮作物,那么几千年前高原先民们的主粮是什么呢?是粟类还是麦类,这是近几年西藏植物考古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