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里,每一滴湖水,都透澈至心灵;
在那里,每一朵白云,都寄托着希望;
在那里,每一片山峦,都承载着梦想;
那里白云雪山,冰川蓝天,那里是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
本次《成蜀视界》邀请到西藏措勤项目经理——何滔进行专访,听他讲述在建设西藏措勤项目期间发生的那些事。
《成蜀视界》: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西藏,那里的雪山湖泊、雪域高原、草原寺庙,空气清新、碧水蓝天,景色美得令人窒息,你能谈谈西藏对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从年7月份接到这个项目,首次担任措勤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在接到这个项目之前,我去过一次西藏,但是只到了拉萨。当时是先从网上看到周围环境和人文,便对这个地方有一种向往。
所以当我接到这个项目时,我内心是比较焦杂的。因为第一是那个地方的环境比较恶劣,第二是从我自己的人生角度来说,很想去探秘西藏的故事,看了很多西藏的宣传片,对这个地方很向往。所以当接到这个项目后,而真正踏上西藏的土地,知道环境很恶劣,但没想到是那么的恶劣。
从第一次坐飞机到拉萨,到了拉萨之后转车,高反,然后到我们项目花了三天的时间开车。拉萨到项目大概有多公里,但路不是很好,基本上连续开车需要18个小时。但这18个小时开车的路途中,我们翻越了大概5座海拔米以上的高山,从沿途进入阿里,映入眼帘就和世外桃源一样,和内地完全不一样。首先就是所有的野生动物,藏羚羊、野熊、野驴、黄羊等都是二级保护动物及以上,对于我们第一次看见的人来说,心里还是比较开朗的。沿途看到朝拜的人,一跪一拜的到达阿里、抵达拉萨,当看到这些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地方很神圣、很单纯。
当时刚到项目的时候我心里是特别激动的,但随着时间的转变,进入冬季之后才发现,越美的地方深藏的危险是越多的。十月份以后,白天的时间我们可以看见太阳的紫外线在灼烧我们的皮肤,但是到下一秒就会风云变幻,暴风雪、七级大风等马上就来,三分钟不到我们整个项目就被大雪覆盖,这方面对于我们施工难度是特别大的,而且对于我们的人身安全、对项目管理者来说也是特别大的挑战。
但我们团队平时在集团公司经常做安全隐患的防范、演练、培训以及以前项目经理的指导,所以当危险来临时,还是比较有底气去应对的。比如在高反的条件下,怎么把人安全的送回拉萨。在我们项目期间不少于5、6个人出现高反直接休克的,每当出现这种时候,我们项目的人都是第一时间开车连夜送回拉萨治疗,因为我们阿里那边的治疗条件是非常差的,需送到日喀则或拉萨进行治疗。日喀则和拉萨差不多是~的海拔,回到这个高度基本上神志会清醒,高反会消失。
阿里地区是西藏地区平均海拔最高的,平均在左右,所以地理杂志上都称阿里地区是“西藏秘境,世界屋脊中的屋脊”,所以对于我们挑战都是特别大的。
成蜀电力措勤达雄kV输变电工程《成蜀视界》:据我所知,你也是首次赴西藏工作,你能谈谈做西藏项目和你以前的项目有什么不同吗?
:西藏的项目和内地的项目相比较之下,我们从整个管理角度来说,项目的组成就是人员、机械、材料,从这三个方面分析。
第一是人员的组织,在内地人员可以很快的组织在一起,通过不同的分工可以很快地投入工作。但阿里地区离成都有多公里,根据人员体质的不同,对于施工人员的组织是个非常大的挑战。首先是身体和高反情况。其次是在当地工作的效率问题,因为天气变幻多端,在走路都会喘气的情况下,对于人的工作效率会有一定的劳损。
第二是机械,主要是机械的来源,在内地我们可能从市场上马上租到任何机械,但在阿里我们必须去调,如果说当地没有就必须从其他地方调,比如日喀则、拉萨,调机械过来时间要两三天,整个成本也会增加。
第三是材料,在内地各种物流公司一两天就能抵达现场,然后组织施工。但在阿里,所有材料周转期都在一周以上,我们必须提前做好材料计划,在做材料计划的同时还必须做材料采购的多余,比如缺少一个很少的零件,在工期的制约下,会使用到空运转运,就会增加成本,这样可能“白菜就卖成肉价”了。
成蜀电力措勤达雄kV输变电工程《成蜀视界》:在西藏建设项目因为条件有限,要克服高反、冒着风雪,扛着高压工作,所以是非常艰苦的,你可以谈谈你和你的团队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因为我们的团队是接到这个项目才组建的,而且是公司各个事业部人员组成的临时团队来挑战这次的项目。所以对于团队的组成和如何克服这些困难,首先是成蜀让我们聚集到一起,才有我们这个团队,也是公司的支持,让我们的团队不断完善。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为加强现场施工管理,集团从部门和项目抽调不同的工种来支持,壮大我们的团队。
从衣、食、住、行方面考虑,我们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安排好住宿、伙食等方面。有了后勤的保障后,我们在前方也能安心的做一些管理工作。开始对我们的挑战是特别大的,因为在整个气压很低的情况下,我们整个团队每个人几乎都会拉肚子,然后流鼻血。后来经过咨询,这是正常的情况,因为在上面烧的食物沸点是不够的,所以基本上做出来的东西是八成熟。其次就是特别干燥,鼻腔里也会有些影响。
但在阿里整个联网抢工期的情况下,除了我们预备的药物,大家还是非常艰难的克服了这些客观因素,并投入到工作中,保质保量的让项目在业主的要求下按时完成。
成蜀电力措勤达雄kV输变电工程《成蜀视界》:刚刚你说这次你们的施工现场海拔非常高,也是在多米,请谈一下在那样的环境下,在项目整个工期里面对你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有哪些吗?
:整个项目对我印象最深的,不知道大家小时候玩过积木没有,我从第一次到现场,从一块荒无人烟的沼泽地到最后整个变电站的形成、一条线路的形成,这种成就感,这对我印象特别深,让我对整个项目旅程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然这也是因为集团公司给我们这次机会,我们去的时候,那个项目旁边是一个湖,叫达瓦措,到阿里旅游的人知道,为什么“一错再错”,他们的“措”就是我们的“湖”。那个达瓦措旁边就是自然湿地保护区,国家电网在那里立了个项,就是要帮助当地的牧民形成一些矿产、温泉的开发建的这条线路和这个变电站。我们去项目的时候从一块湿地、一块杂草,到现在一年时间不到,就形成了一个变电站、一条线路,矗立在天上——因为阿里,云端就在我们头顶。这种成就感是特别好的。
在建设中对我印象最深的除了项目就是人。当地的民风特别纯洁,我们一天八小时上班,如果我们没结束的话,他们会一直跟着我们的管理人员,有时候我们加班到三四点,他们也会跟着一直加班。所以说整个民风是特别淳朴的。
成蜀电力措勤达雄kV输变电工程《成蜀视界》:关于西藏措勤项目的背景,我们知道它是作为一个大陆地区最后一个地级市告别“电力孤岛”的项目,同时也是西藏脱贫攻坚的项目——“阿里联网工程”之一的项目,请谈一下该项目的意义有哪些?
:对于“阿里联网”工程,我从整个发展的角度来说吧。从国家西部大开发以后,阿里地区是唯一一个没有通电的地方。谈及项目意义,首先,它是大陆地区最后一个接入全国大电网的地级行政区,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的‘用电难’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其次,因为它是在边境,与尼泊尔、印度还有巴基斯坦这些地方接壤的,线路长度近公里,可为抵边村寨、边防哨所供电,对治边稳藏作用巨大;再次,该线路沿线区域也是我国脱贫攻坚重点区,涉及群众38万人,对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非常重大。
最后,工程建设还可以推动电能替代,改变当前农牧民烧柴、烧牛粪等传统用能方式,有利于雪域高原的环境保护。另外,目前我国与尼泊尔正在规划铁路、电网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这是‘一带一路’面向南亚大通道建设的重要举措,阿里联网工程可为此提供坚实基础。总体来讲,阿里联网工程意义非凡。我能在这个工程建设里出一份力,我很骄傲,很自豪。
成蜀电力措勤达雄kV输变电工程《成蜀视界》:西藏一直对大家来说都是很神圣的地方,你在当地待了这么久,有结识当地的朋友吗?请分享一下和他们的故事。
:我们的变电站离学校只有几百米,每次我上班的时候从住的地方走到变电站都会经过这个学校。久而久之我们和校长建立了很好的感情。我们在施工的同时,学校门口有一些低洼,或一些不平的坑,小学里都是从不同地方来上学的小孩,那些孩子在门口坑路上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我们就主动填上了那些坑洼,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顺手之事,但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感谢我们,人都是互相帮助的,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常话说的付出总会有回报。
而我们当时的困难是用发电机发电,但我们是没有电源的,当在施工过程中,我们的发电机坏了,校长就很热情的帮助了我们。从他学校迁临时电源过来继续施工。这件事情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感动的,我们平时的一个小举动,给他们提供了帮助,然后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他也帮助了我们。这个事情我感觉是特别美好的。
成蜀电力措勤达雄kV输变电工程《成蜀视界》:你在西藏一年的时间,也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你能给以后赴藏工作的同事们一些建议吗?
:首先,“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这是肯定的。因为去年,也是在11月21号,我们在撤离现场的时候,因为整个大雪,已经封山了,政府已经下令不允许再做工程建设了,要来年的4月份才开始恢复。当时我们的团队五个人已经回来了三个,最后就是我和另外一个小伙子,叫陈唯。我们开车从阿里,花了一周的时间开车开到成都,但在路程中,我们走到昌都市的八宿县,就是到川藏线,那里有川藏第一险,叫“怒江七十二道拐”,当时那个季节是有暗冰的。那天早上我们6点过路过“怒江七十二道拐”的时候,因为开车回来是第一次,经验不是很足。
在翻到“七十二道拐”中间的时候,我们的车子就冲出去了,而且是整个车全部失控,踩刹车和打方向都没用,回头弯时就像大风吹着一样,完全把控不住车子就冲到外面去了。因为“七十二道拐”下去就是整个怒江,怒江还是比较急流的。我们可能运气也好,就一个小土堆、一棵树就把车挡下来了,然后路过的大车把我们拉出来的。所以当时是对我最担心的一次,也是最害怕的一次。
所以我就想用《中国机长》里的一句话,敬畏生命,敬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