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起源是什么,八佾是一种怎样的舞

北京那个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www.znlvye.com/m/
有人说,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因为,在远古的时候,人类还并未形成丰富的语言,这样的话,便只能通过动作、表情等来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在很多传说故事中,都提到过,人类是受到了掌管舞蹈的神祇启发,这才有了舞蹈。又有很多学者认为,舞蹈的产生,源于人类有模仿的本能,人们模仿枝叶的摇曳,模仿海浪的翻腾,模仿落叶的旋转,模仿鸟儿的飞翔,模仿兽类的奔跑,正是因为这些模仿,才有了舞蹈。或许,舞蹈最初的产生,纯粹就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描述自己的想法,手舞足蹈,这才渐渐产生了舞蹈。不管舞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它都对丰富人们的艺术生活,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渐渐对于舞蹈赋予了更深的含义,舞蹈便再也不只是单纯自娱自乐而已了。原始的巫舞,便是其中之一。古人科学技术不甚发达,所以,对于各种自然现象自然就缺乏了解,当他们看到日月朝升暮落,星辰日夜运行,风雨雷电等各种自然现象,自然会感到神秘莫测,认为冥冥之中自有神灵在主宰一切。当人们遇到灾祸或者是有了疑难的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便是寻求神祇的保佑,或者是希望得到神的指点。就这样,舞蹈就慢慢演变成了一种人和神之间的交流。根据《吕氏春秋》的记载,古时候的人,当遇到干旱的天气,“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的时候,便会奏起朱襄氏流传下来的五弦瑟,跳起舞蹈,用来“以来阴气,以定群生”。当人们奏起葛天氏之乐,拿着牛尾跳舞,并且唱起歌来的时候,便是赞颂美好的生活,感谢天地的恩泽,赞扬帝王的功勋。当人们感受到阴湿之气,“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的时候,便会跳起陶唐氏留下的舞蹈,用来宣导。总而言之,远古的音乐,体现了人们对于神灵的敬仰,对于美好的生活的期盼。武王灭商之后,为了宣扬自己的文治武功,曾经制礼作乐,整理了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各种乐舞,有黄帝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大韶》、禹的《大夏》等等,分成了文舞和武舞两大类,在祭祀典礼中广泛使用,而且,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级别的人,只能够用不同规模的乐舞,不可僭越。在武王的倡导下,雅乐舞便形成了。比如说,有一种舞蹈,叫做“八佾”,它便是一种很有特点的舞蹈,跳舞之人,手中拿着羽毛,排成一列一列,端庄典雅,款款而舞,不仅如此,跳这种舞蹈的人数,还有着严格的规定。在《春秋》中,有这么一段记载,说是有人问众仲跳八佾舞的人数,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杜预注解说,这里头所说的“八”、“六”、“四”、“二”等数字,都是表示跳舞的人数,八佾舞的“佾”的意思,其实就是“列”的意思,“天子用八”,以八人为一列,共八列,八八六十四人,同理,诸侯便是六六三十六人,大夫四四十六人,而士,则少得可怜,只有四人。不过,对于八佾舞的人数,还有一种理解,“诸侯用六,为六八四十八人。大夫四,为四八三十二人。士二,为二八十六人”。后世儒者认为,“八音克谐,然后成乐,每列必须八人”,也就是说,大家都普遍认为后一种说法是正确的。不过,不管哪种说法是正确的,都证明了当时的舞蹈并不是所有人想跳就跳,想看就看的,而是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随着社会的变革,西周初年建立的这种雅乐体系,逐渐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虽说如此,这倒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因为,千姿百态的民间舞蹈开始兴起,舞蹈不再仅仅只是用于祭祀之中或者是朝堂之上了,这个时候的人们,欣赏舞蹈的主要目的,变成了愉悦自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人”,楚国的舞蹈,便是这其中的一朵奇葩,那长长的袖子,那细细的腰身,那盘旋轻盈的舞姿,使得舞蹈更具有欣赏价值。当然,也有激烈昂扬,气势磅礴的舞蹈,比如“大武”就是其中之一。这两种舞蹈,一种体现阴柔之美,一种体现阳刚之力,刚柔并济,使得中国传统舞蹈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