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里的中国侠客岛

时间回望,世界东方之广袤大地上,雀鸟自由生长,男女耕作繁衍。

在数不清的日夜中,人与土地磨合塑造,交织成各具特色的人居环境。其中最令人怀恋的,莫过于乡土中国的山水村落。

阳朔,图片来源

VCG

数千年来,两条河流交相流淌,灌溉出厚重的华夏文明。

一条名叫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这里的大部分地区常年被厚层黄土覆盖,流水强烈侵蚀后,千沟万壑,断崖众多。

黄土高原范围示意图,依据

尤联元等著《中国地貌》,制图

刘昊冰/星球研究所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渐渐摸索出因地制宜的建筑技巧:

一个人、一把简易工具,便可挖土成洞。初期先从一个洞挖起,待条件成熟,再在附近挖掘新洞。

众多窑洞依山就势,高下叠置,有如现代楼房。

人们开垦土地、耕作农田,谷子和糜子在日晒下颗粒饱满。

山西吕梁窑洞,图片来源

VCG

华北平原的民居和生活则略有不同,青年男女会利用夯土和木材在地面上建造房屋,组建起小家庭。

他们不但拥有独立居所,还与父母、子女的居所围合在一起,形成共同居住的合院式住宅。

烟袋斜街旁边的四合院,图片来源

VCG

长江以南的湿润水土则是另一番景象。

这里植被丰富、环境优美。每逢丰收季节,农作物晾晒满楼,红的、黄的、白的,将家园点缀得姹紫嫣红。

婺源篁岭晒秋,摄影师

钟润平/星球研究所

这里的住宅,黑白二色平分,简洁素雅。于是山峦雾气中,明黄掩映秀白,翠鸟鸣而溪水潺潺,妙景直入心间。

婺源春色,摄影师

李程光/星球研究所

这就是所有了吗?不是的。

无论是四川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吊脚楼。

四川福宝镇,摄影师

王云杰/星球研究所

还是玉龙雪山脚下的合院。

丽江束河古镇,摄影师

文军/星球研究所

抑或辽阔草原的蒙古包。

内蒙古,图片源自

VCG

山林牧野,稻米良田。

每方水土都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滋养着她的百姓,也升腾起世代不灭的故园情结。

故园情结不灭,但乡土中国悄然改变。一场人口大迁移,正在中国轰轰烈烈地上演。

北京密集楼宇,摄影师

杨海/星球研究所

人的离开,在农村并不鲜见。

奔赴城市的人群有两大主力,青壮年劳动力去打工,莘莘学子外出求学。离开了,就难再回来。

就这样,年农村人口尚有8.6亿,到了年只剩5.6亿。

农家子弟上大学,村民集资唱大戏,图片来源

VCG

3亿人离开了农村,不知不觉,田间地头劳作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河北涞源劳作的老人,摄影师

刘杰/星球研究所

在年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年龄55岁及以上的超过1亿人,占比33.6%。这些数据来自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公报。

广西龙胜黄洛寨的老人,摄影师

卢文/星球研究所

留下的人望穿秋水,离开的人归期无定。谁来进行农业生产,谁来振兴乡村家园?

数千年来,“农”是中华大地当仁不让的主题。仰赖无数农人辛勤劳作,亿万百姓方得衣食饱暖。

日喀则秋收,摄影师

贾纪谦/星球研究所

然而城乡间发展依然不平衡,“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急需得到重视和改善。

福建永定高陂睦邻村,摄影师

陈永诚/星球研究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让乡村重焕新生,已是迫在眉睫。

“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理应“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

辣椒,陕西省陇县,摄影师

左雪兰/星球研究所

问题是,如何实现呢?首先且最根本的还是农业生产。

年,中国“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意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有个显著优点,它能使原本分配到小家小户的细碎耕地,集中起来统一耕作,耕作效率大大提升。

于是,我们看到机械化采收辣椒的红火场景:

吉林洮南市现代化农场,摄影师

邱会宁/星球研究所

也看到华北平原上,收割机来回奔驰:

收割机夏收,摄影师

邓国晖/星球研究所

还有无人机“组团”起飞,喷施农药:

无人机作业,摄影师

邓国晖/星球研究所

时至今日,中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其中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

在科技的大力助攻下,粮食单产不断提升。年亩产量是公斤/亩;在年,这一数据仅为88公斤/亩。

玉米,贵州凯里,摄影师

项新平/星球研究所

农业生产在技术变革中迎来了新活力,新兴产业也蓬勃发展。

浙江莫干山,图片来源

VCG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从前慢》,多少人为之动容。

民宿院落,图片来源

VCG

于是田园巷陌、鸡犬相闻、把酒桑麻的农家院落,成了被工作挤压之下都市人心中的净土。

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就这样火了起来,并以其“有温度的住宿、有灵魂的生活、有情感的体验”逐渐成为乡村经济新的中流砥柱。

民宿内观,图片来源

VCG

与此同时,农村电商也搞得如火如荼。

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45岁农村妇女姜爱花,在电商平台直播销售盆景,甚至成了“网红”和“全村的骄傲”。

仅年上半年,姜爱花就靠电商直播卖出了货值近万元的盆栽。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农村网商近万家,带动就业人数超0万人。

河南濮阳农村墙上的标语,图片来源

VCG

产业兴旺,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也让农民的获得感与日俱增。

统计局数据显示,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扣除物价因素,比年实际增长40倍。

浙江山居,图片来源

VCG

伴随农民增收,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饮水主要靠井水、河水,绝大部分农村照明靠煤油灯。

如今,47.7%的农户喝上了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农村用电量也由年的0.5亿千瓦时增加到年的亿千瓦时。

江苏淮安新架设的农村电网,图片来源

VCG

此外,公路和网络建设也颇具成效。

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由年的59.6万公里增加到年的万公里。

江苏省启东市境内的海启高速公路新貌,

图片来源

VCG

到年为止,99.6%的乡镇、99.5%的建制村通了硬化路,99.1%的乡镇、96.5%的建制村通了客车。

湖北宜昌远安农村公路,图片来源

VCG

与此同时,99.5%的村通了电话;82.8%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89.9%的村普及了宽带互联网。

广东顺德伦教镇别墅群,摄影师

卢文/星球研究所

关乎农村生态环境的“厕所革命”也在加速推进。

乡间老式旱厕,图片来源

VCG

农村“厕所革命”后,蛔虫病感染率降低29%,血吸虫感染率降低77%。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健康安全生活也得到保障。

新建乡村徽派公厕,图片来源

VCG

回望过去,亿万中国人在乡间居住劳作,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变,恰是中国社会变迁的微缩体现。

聚焦当下,今日之乡村变迁,一条主线愈发凸显:

当农村成为越发宜人的居所,而农民成为日益体面的职业,乡村发展的良性循环将启动。

歙县街源地区蜈蚣岭梯田,摄影师

堂少/星球研究所

到那时,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兴旺的多重产业,宜人的居住环境,将是中国农村足可畅享的未来和必然拥抱的现实。

乡愁里的中国将抖落灰尘,迎接归去来兮的新生命。

福建永定初溪土楼群,摄影师

李艺爽/星球研究所

文/云中歌

文中图片及部分资料来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