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国在珠峰上的荣耀时刻,是他们在默

还记得今年国庆节期间,我们采访高登义先生,回顾早年保障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的故事吗?(《攀登者》里的气象学家,我们找到了!真实历史是……)

随着稿件的刊发,越来越多为我国攀登珠峰提供保障的气象英雄的名字被提及——比如年为我国登山队首次登顶珠峰提供气象保障的气象组组长彭光汉、年和年为我国登山队再次攀登珠峰提供气象保障的气象队员李忠、年为奥运圣火在珠峰传递提供气象保障的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

……

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有这么多的气象人曾经为我国攀登珠峰做出了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这些气象英雄的记忆,穿越60年风雪,看看那些年我国在珠峰上的一个个荣耀时刻背后的故事》》》

(全文约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01

年,我国开创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

讲述人:彭光汉

年,原中央气象局观象台气象考察队队长彭光汉在中国登山队气象组任组长,为我国首次攀登珠峰提供气象服务。

年,国家体委准备组成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这次登山活动与科学考察相结合,原中央气象局派出了一支气象考察队。

这次气象考察活动,参加人数之多,业务范围之广,工作持续时间之长,在该地区都是未曾有过的。17位气象考察队员来自全国各地,分别负责地面、高空气象观测,日射强度观测,流动气象考察和天气预报等工作。

年11月25日,第一批气象人员三人随登山队侦察组到达珠穆朗玛地区,在海拔米高的大本营开始工作。侦察任务结束后,三名气象队员留山过冬,坚持积累气象资料。

年3月6日,由气象、测量、地貌、水文等科考人员共20余人组成的登山先遣队由拉萨出发,连同大批给养装备,共装了11辆卡车,经日喀则,沿着为这次活动新修的简易公路,向珠穆朗玛地区挺进。

3月16日,先遣队到达大本营,在绒布寺西北古冰川遗迹上建立了观测场。

彭光汉

后来,年登山计划因故推迟,但气象资料不能中断!从年7月起,只留4名气象人员在绒布寺坚持工作。

直到年3月,气象考察队第二次从拉萨进山。

除了在大本营定点、定时的气象观测,为进行冰川上的流动气象考察,他们改装了三套轻便仪器,放在三个特制的皮箱内,用来进行气压、温度、湿度、风、日射等项目的观测。

三个流动气象观测员,各带一套气象仪器,他们既是气象工作者,又是登山运动员。

年3月22日,另一部分流动气象观测人员到绒布冰川进流动考察。

5月2日,又有一批流动气象观测人员进入冰川,并在西绒布冰川与主绒布冰川交点之东岸建立一个气象哨。这个哨于5月7日开始工作,6月12日结束,其中两人连续在冰川上工作40天。

这里除了冰雪山石,别无它物,如同与人世隔绝一般。夜间风很大,曾两次把他们的帐篷吹倒。

到最后几天,发现火柴不够用了,而没有火柴就意味着没有一切。他们为了保留火种,每日只准使用两根火柴,一根多用,做完饭就烧水,烧水后点燃蜡烛,充分发挥一根火柴的作用。

冰川上的流动观测,到6月12日结束,共获得珍贵观测记录近次。

为积累资料、摸索规律,提供可靠的登山时机,气象工作者在登山队中进山最早,出山最晚,持续时间最长。

登山天气预报的重点是7到10天的中期预报,强风、大雪是攀登珠峰之敌。

一年之中,大部分日子里总是强风袭击着珠峰,一旦高空风速减小,就意味着雨季即将来临,雨季常有黑云笼罩山体,并伴有雨、雪、霰等降水现象。无论冬夏,云体多带电,不宜登山。

所以,一年之中适宜登山的好天气极少。

为了抓住尤如昙花一现的好时机,气象人员除利用天气图外,还对珠峰本站及高空指标站的多要素时间序列曲线,进行周期分析。

原中央气象局决定由中央气象台、成都中心气象台、拉萨气象台协同作战,共商珠峰天气,确保登山时机。

(上图:在冰川上测量气象要素左图:抄收气象报告右图:在绒布寺进行高空风观测下图:矗立在珠峰前的气象轻便仪器)

年3月下旬起,登山队进行了三次适应性行军,决定5月突击主峰。

5月中旬,气象组发布预报:“5月19日以前,风雪交加的天气不会结束,19日以后,将会出现4到5天的风小以晴为主适宜突击主峰的好天气。”登山队决定将好天气尽量用在7米以上的高度上,确保突击主峰成功。

为了加强气象的参谋作用,由钱增进、王国产、周瑞朝三人组成流动气象台,到米高的第一线,用报话机上下联系,为登山活动提供及时的、贴近的服务。

终于,在年5月25日04时25分,三名登山运动员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了穆朗玛顶峰。

年5月30日,王富洲等3人回到大本营受到热烈欢迎。

年6月30日,《中国青年报》刊登《学习登山英雄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

但这次壮举,因登顶时间是在凌晨4点,没能留下影像资料,当时一些国家质疑中国人是否真的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

于是,我国决定于年再次启动攀登珠峰活动。

02

年,我国再次从北坡登顶珠峰!

讲述人:李忠

年、年,西藏自治区的气象预报员李忠为我国攀登珠峰提供气象预报服务。

年2月,还在实习测报的李忠接上级通知,要他立即前往珠峰大本营承担登山气象保障任务。

“当时那是绝密任务,在珠峰大本营那段时间,我们就不单纯是‘气象人’了,而是‘国家人’。”李忠回忆。

年5月,李忠和燕子杰、谯先惠3名气象队员在大部队进山之前提前进驻珠峰,在海拔多米的绒布寺大本营做登山气象保障服务。

为了锻炼队伍,登山队安排了3次登山训练活动,并建立从米到米的6个高山营地,储备登顶所需物资。每次行动前,都需要气象组提供5-7天的中期天气预报,登山队据此安排活动。

气象组要在好的天气过程来临前7天做出准确预报,这样才能保证登山队到达最高处时正好出现适合登顶的好天气。

山区天气瞬息万变,要求气象保障人员时刻观云测天,不断修正预报。“除了每天放两次探空气球外,小球测风不知道放了多少次。”李忠说。

李忠

“由于高山反应,许多人身体不适,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劳动强度很大。从3月进山到5月出山,我们每个人的体重都减掉了10-20斤。”李忠回忆,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坚持完成了这次训练气象保障任务。

为了积累完整的珠峰气象资料,摸索天气气候规律,气象组随登山队到兰州、北京抄录了大量国内外气象资料,并做了细致分析。

在此基础上,他们做出了“年3月到5月适合登顶”的长期天气预报。但由于历史原因,原定于年至年攀登珠峰的计划被取消。

年,我国决定再次从北坡攀登珠峰。这一次,李忠作为西藏气象局指定人员再一次来到了珠峰大本营,成为登山气象预报组的一员。

在多米的顶峰,队员除了要拍照、取雪样、做心脑电图(为研究高山生理作用),树起五星红旗外,还要为测绘人员立起测量珠峰高度用的标杆(觇杆)和测量山顶的积雪厚度。

“这些工作需要很长时间,因此登顶好天气的持续时间要在两天以上,这给登顶天气预报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李忠说,“当时,中央气象台徐德林预报员和兰州中心气象台的一位女预报员被抽调到拉萨与我一起分析、归纳历年登山好天气的天气形势图。”

时间紧任务重,为加强预报力量,上级又派来资深预报员戴武杰,气象预报组成员达到了7人。

好在有年的基础,正式进山后,李忠和大家又着重分析了珠峰大本营海拔到米高度风的变化,发现“年3到5月高空风的强弱变化较有规律,周期性较好”的特征,并在登山队登顶的关键时刻做出“5月25日前后有好天气过程,适合登顶”的预报。

李忠

登山队根据他们的预报,果断行动,于5月27日顺利登顶!因为预测准确,李忠获得了中国登山队的嘉奖。

年,李忠来到辽宁省抚顺市气象局工作,但他一直与当年在珠峰大本营的战友保持着联系,心一直没有离开西藏,没有离开珠峰。

03

年,奥运圣火成功在珠峰传递!

讲述人:何立富

年、年,何立富作为中央气象台珠峰气象保障队副队长兼预报组组长,为奥运圣火在珠峰传递提供气象服务。

年5月8日9时17分,在万众瞩目下,奥运圣火在珠穆拉玛峰之巅成功传递,既履行了中国对世界的承诺,也创造了奥运火炬传递史上的一个奇迹,被誉为北京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

那一刻,何立富作为中央气象台珠峰气象保障队副队长兼预报组组长,在珠峰大本营激动地喝起了二锅头。

回想起过程,充满艰辛。“除去高原反应、心理压力外,由于观测资料缺乏,预报难度相当大。如果由于预报失误,给登顶人员造成困难,后果不堪设想。”何立富说。

为此,中国气象局提前一年组织珠峰实地演练,何立富等人在米的珠峰大本营艰苦拼搏37个昼夜,为年的预报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报

“当时发现了很多问题,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何立富说,“天气特别冷,很多电脑被冻坏了,发电机功率达不到低温启动的程度,发动机时好时坏,也烧坏了不少发电机。”

有队员一到拉萨就倒下了,吃什么吐什么,整个发烧,就赶紧给他送下去了;

还有一个队员是为了送通信设备上去,在路上就得了肺水肿住院了;

另外很多队员因为高原反应比较重,吃不下东西,三十多天完全靠方便面和饼干才坚持下来的。

“每天要探测采集数据,早上七点钟起来放气球,晚上七八点钟再放一次气球。在登山队临近登顶的阶段,我们一天放四次气球,再到三小时一次,到最后登顶的那天,要一个小时放一次气球。”何立富说,“那一年演练期间,我们这个团队收获很大。”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报

年3月28日,何立富再次率队奔赴珠峰大本营,为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择”天时。

4月底,当预报组终于捕捉到5月2-5日难得的小风天气过程、登山总指挥部倾向于选取这个时间段冲顶时,何立富以其特有的冷静和缜密的思维,果断提出由于低涡系统停留时间较长,5月3日降雪量级将达到大雪,不利于冲顶。登山队依照建议放弃了冲顶计划。

珠峰迎来4月以来最大一场降雪,大本营银装素裹。图片来源:央广网

5月3-4日,降雪过程如“约”结束,何立富在和团队人员分析后认为,5-7日会连刮三天大风,峰顶风力将超过20米/秒,但5月8日的风速会小于19米/秒,建议将登顶时机推迟到5月8日。

最终探测实况结果显示,当时峰顶最大风力是18.1米/秒,与预报完全吻合!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报

“珠峰气象保障的成功实际上归功于团队。这个团队包括中央气象台、西藏自治区气象台、高原地区兰州中心气象台等各级气象台站的预报员,我只是其中的一员。”何立富说,“在珠峰那种恶劣的环境下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是气象人的无私奉献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支撑着我们。”

珠峰北坡,极地使命!

一代代勇敢的攀登者为祖国荣誉无畏向前!

一代代气象人在他们背后默默守护!

向他们致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8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