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是全球20多亿人的水源,也是西藏地区最重要的河流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雅鲁藏布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由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等原因,实测数据往往相对缺乏,因而研究难度相对较大。
01了解青藏高原的概况,地质构造分为南北两部分,地壳运动较为强烈
1、地理概况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它的主体部分处于我国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黄秉维于年提出了“青藏高原”的概念与区域范围,高原北部为昆仑山—祁连山,南部为喜马拉雅山山脉,西部为帕米尔山山脉。青藏高原的纬度位于北纬20-40度,经度位于东经75-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6.8%。
高原北端是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面方向是云南省,西侧是著名的克什米尔地区,南侧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等国家接壤,是我国西南边疆的地理屏障。是我国海拔最高,地形变化最复杂的区域之一;其高原面相对于基准面的海拔高度处于至m之间,平均海拔为m,因此被也被称为“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全球独有的,具有温带特殊高原风貌的区域。青藏高原位于西风环流带,大致以北纬32度为界。高原以南基本受印度洋气候系统的影响,而以北受到西风环流带气候系统的控制。藏北、藏西地区气温低同时干旱少雨,藏东南气温高同时降水充沛,温暖潮湿。
气候的垂直分带明显,藏东南一带河谷内为热带、亚热带气候,炎热多雨;沿山坡而上,逐渐转变为温带、亚寒带、寒带气候,到南迦巴瓦峰,则变为常年冰雪覆盖。藏西北地区,干燥少雨,冬长夏短,风速较大;藏东南地区雨季早到晚归,夏秋暖湿而多夜雨。
2、地质地貌
青藏高原是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互相作用的结果。距今万年以来,印度洋板块向北方推进与欧亚板块发生强烈碰撞与挤压,在上新世末至第四纪初出现强烈的新构造上升运动,形成了目前的“世界屋脊”。
由于板块运动仍未停止,印度洋板块持续向北推进,导致青藏高原依旧处在强大的板块挤压力中,海拔高度还在升高。青藏高原地质构造分为南北两部分,大致以雅鲁藏布大断裂为分界,北部的藏北高原岩石产状较为平缓。
南部的藏南山地岩石产状则较为陡峭,这是由于地壳运动在藏南地区作用强烈,造成了复杂的褶皱地貌,形成许多高山峡谷。青藏高原内地层地表出露情况复杂多样,自元古代以来各地质时期的地层都可以在高原境内观测到。
以片岩、千枚岩为主的变质岩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念青唐古拉山;以砂岩、页岩为主的海相沉积岩主要分布在日喀则、拉萨、那曲一线以东地区,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区;藏北高原主要出露岩层为火山岩;冲洪积物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与三江源的河谷地带;冰川堆积物在整个高原内都有广泛分布。
从地貌格局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青藏高原是一系列巨大的山脉、高原面、镶嵌入河谷与盆地的综合体。青藏高原幅员广阔,经纬度差异影响了水平方向上水热分布的差异;总的来说高原的地势呈现出为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海拔上的巨大差异带来了显著的垂直地带差异。水平作用与垂直作用构成复杂而有规律的分布与组合。
根据青藏高原地势变化与地貌类型的组合特点,可以将高原地貌环境归纳为以下四种分类:海拔m以上的高原地貌(羌塘高原)、连绵高耸的亚洲山脉(昆仑山、喜马拉雅山、横断山等)、交错而宽广的山间平地(西藏地区各人口聚集区),狭窄的河道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3、土壤与植被
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导致土壤发育条件复杂。成土过程发育出众多的土壤类型,大约有28个土类,67个亚土类。藏东南主要分布酸性森林土壤,由藏东南向藏西北发展,受到高寒、干燥的自然条件限制,土壤依次发育为高山草甸土壤、高山草原土壤、高山荒漠土壤等。
同时土壤分布也受到海拔的制约,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得带状分布。青藏高原植被区系成分复杂,类型多种多样。随着青藏高原各地水热条件水平分布的差异,植被分布呈现了从东南到西北相继为热带、亚热带山地森林、山地灌木草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等植被带的特征。
在藏东南山地区随海拔变化自下而上依次出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灌木丛草甸及高山草甸等垂直植被带。近年来高原植被表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但三江源与怒江源的植被表现出强烈的退化特征。
02了解青藏高原的气象特征,青藏高原的辐射整体较强烈,日照时间长
由于青藏高原复杂多变的地形,多样的地貌,特殊的大气环流,形成了独有的气候特征。总特点为气温较低,太阳辐射强度大,日照时间长,同时大气含氧量低,比较干燥,冬春季节多大风,夏季多雷暴冰雹。青藏高原可被划分为十个气候区域。青藏高原气温低,年平均气温低于我国东部地区,而且高原等温线的分布与等高线基本吻合。
青藏高原气温地域差异明显,年平均温度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最冷的区域是藏北地区,最暖的区域是藏东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以南的山间谷地与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一般来说,青藏高原各区域最冷时间为1月,大部分区域最暖时间为7月。
青藏高原年降水量呈现出由雅鲁藏布江河谷向西北逐渐减少的分布规律,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降水量最大,某些区域达到mm/year,是我国第二大降雨中心,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降雨量最少,平均年降水量仅为17.9mm/year。
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匀,各季节降水量差异极大。一般来说主要集中在夏季,5-9月降水总量可以达到全年的80%,11月至2月之间的降水量不到10%,这导致了高原雨季与干季分化明显。青藏高原大风多、强度高、并且能够持续很长时间。
年平均风速从高原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增加,最大年平均风速出现在可可西里地区与柴达木盆地,最小年平均风速出现在藏东地区。春季是风速最大的季节,秋季是风速最小的季节,大风多处于12月至次年5月,此期间的大风事件可占全年的75%左右,以2、3、4月为最集中的刮风时段。
这三个月大风日数占全年的50%左右,这导致了春季发生沙尘暴与沙尘天气的概率较高。青藏高原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藏区首府拉萨是著名的“日光之城”。整个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日照时间为至小时,并且呈现出藏东南日照时间短,西北高的特点。
结语:当我国面临气候变化所造成的一系列危机时,青藏高原地区的水资源安全毫无疑问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气候变暖会影响青藏高原的冰川质量、冻土冻融过程与水文循环。随着青藏高原气候变暖的加剧,高原内各流域的冰川在持续收缩,积雪大量融化,冻土逐年退化。雅鲁藏布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是国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