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门曲河谷是播种希望的季节。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的仁布县,农牧民正在自家田地为新一年的收成忙碌着。同样忙碌着的还有仁布乡的罗桑,视频电话不断的他正在为新厂房挑选着建筑材料,为自己也为每一位员工忙活着。
图为罗桑新厂房摄影:赵耀
在仁布提及罗桑,大家称赞他的同时也为他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深深折服。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的罗桑靠着自己不懈努力已经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和慈善家,吸纳贫困、残疾群众就业的同时也积极地尽自己所能帮扶别人。罗桑说:“当年我也是那个被帮助的人,感谢每一位帮助过我的人。尤其是那位汉族‘老师’。”
图为罗桑图片由罗桑提供
罗桑口中的“老师”是一位中南地质勘察院技术人员,虽然如今已不记得他的名字,但他的音容笑貌罗桑却记得一清二楚。年罗桑中专毕业再找了很多次工作无果的情况下赋闲在家。年,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中专毕业会说汉语、识汉字的罗桑被聘为了那位“老师”的翻译,负责跟当地群众沟通交流,一天有40多元钱的工资。在罗桑的印象中,那位老师戴着眼镜,个子不高,总是一副很友善的样子,从来也没有发过脾气。“因为考虑到我身体的原因,两年的工作期间内从来都是他拿重的东西,轻的东西让我来拿。”罗桑说。
年,事业有成的罗桑想起了当初的那位“老师”,便到拉萨市去寻找,想当面叙叙旧,感谢一下当年对自己的照顾。可到了拉萨后,罗桑却得知老师在去那曲工作的时候不幸去世了。“在那么多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中,他对我的影响最大。他大我几岁,教会我很多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做事,如何融入到社会当中,因为他的鼓励和教导,才有了今天的我。”谈起此事,罗桑情绪激动,几近落泪。
图为罗桑荣获全国自强模范摄影:赵耀
17年前那位“老师”在罗桑心中种下的“善因”,如今已经结出了“善果”。无意识中,罗桑循着“老师”的足迹一步步走来,用奋斗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也改变了乡亲们的生活。
从年成立仁布乡农牧民建筑施工队到年成立幸福残疾人手工编织合作社再到如今新建厂房,罗桑吃过的苦是一个正常人无法想象的。也正因为如此,罗桑对一些残疾人的生活感同身受,成立合作社的初衷也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帮扶更多像自己一样的人,能改善他们的生活。
图为残疾人手工编织合作社旧厂房内工人正在工作图片由罗桑提供
罗桑的苦心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刚开始成立合作社的时候,几乎没有残疾人过来应聘。洛桑在了解情况之后一户一户上门寻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说服他们及家人,希望这些残疾人可以走出家门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因为残疾的原因,很多家庭的父母都不愿意让孩子上学,只是让他们在家里待着,平时做做家务、放牧种地。父母在世的时候这种生活看似还过得去,但是如果父母老了、去世了,他们没人照顾了该怎么办!?掌握一门技术最起码能让他们好好地活下去。”罗桑说。
图为残疾人手工编织合作社生产的产品图片由罗桑提供
如今,罗桑的合作社有22个残疾人在合作社工作,主要编织氆氇、羊毛被和缝制靴子,平均工资元左右。除工资外,年合作社总分红3.4万元,年分红3.5万元。如合作社的新建厂房中,各种设备和原材料已经陆续准备就绪,新招聘的易地扶贫搬迁户也走进了厂房,开始进行培训。据洛桑介绍,培训期间,员工的工资按照每日元进行发放。
图为年合作社分红现场图片由罗桑提供
“第一天来合作社上班的米玛是从然巴乡搬迁到仁布县易地扶贫安置点的,在安置办的对接下,米玛应聘到了罗桑的合作社开始进行编织技术的培训。“以前在然巴乡主要是放牧,耕地也很少,生活条件很艰苦。搬迁到这里之后,住得也好了,交通也方便了,还找到了工作。”米玛笑着说。
图为米玛正在工作中摄影:赵耀
此外,罗桑的建筑施工队现如今也带动了36人就业。“我已经在罗桑的建筑施工队工作10年了,以前我家很穷,在罗桑的帮助下,我熟练掌握了砌墙等技术,我现在每天能拿到元的工资,我儿子也在施工队开挖掘机,去年一年,我和儿子挣了15万元,现在家里条件还不错。”扎西顿珠说。
除了吸纳群众就业之外,罗桑也积极投身到慈善事业之中。罗桑听说同乡的阿旺卓玛姐弟俩因为残疾导致生活困难。他便出资3万元为阿旺卓玛租店面、制作货架和进货。因为店里经常有人来买东西,阿旺卓玛的运动量增加了,现在已经扔掉拐杖自行走路了。弟弟也在罗桑的帮助之下找到了一份工作。
图为新厂房内的氆氇编织机摄影:赵耀
新厂房里面,罗桑正在规划着今后合作社新的发展方向,他坦言现在自己的压力很大。因为合作社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还关乎着每一位员工的家庭生活,他要对他们负责。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这让罗桑踏出去的每一步虽步履蹒跚,却异常坚定。
心中有光,脚下便有方向。这束光温暖了许多人,也照亮了许多人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