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天路为高原发展赋能

阿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平均海拔米,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高原上的高原”。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该地区电网都处于孤网运行的状态,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和用电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

7月26日,随着最后一根导线在吉隆变电站外侧成功升空,世界上海拔最高、运距最远的超高压输变电工程——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以下简称“阿里联网工程”)全线贯通。阿里地区作为我国最后一个接入大电网的地级行政区,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和改善沿线近38万农牧民的用电问题,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负责工程设计的中国能建西南院,与三万多名建设者、上百家电力建设单位一道,跨越世界屋脊,突破生命禁区,挑战人类极限,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多项电力工程建设的“奇迹”。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

阿里联网工程起于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多林千伏变电站,止于阿里地区噶尔县千伏巴尔变电站,跨越西藏2个地市的10个区县,新建千伏变电站2座,千伏变电站4座,输电线路长千米。

其中,西南院负责勘察设计的查务-吉隆千伏线路段,最高海拔超米、平均海拔近米,难度空前。一些关键技术面临没有试验数据支撑,也没有工程经验可借鉴,需要大量技术攻关的困难。

西南院设计团队对以往高海拔地区工程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研究,配合科研单位开展相关试验工作,经多方努力最终确定了工程空气间隙取值,并根据地区特殊环境进行了外绝缘差异化配置,进一步填补了该区域空白。

严苛的自然环境让整个工程面临着高海拔金具电晕造成的电能损耗和噪音污染等问题,沿线低至零下45摄氏度的极端低温环境让金属强度、脆性、韧性特性等各项性能也面临严峻的考验。为确保线路金具运行做到安全可靠、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西南院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对金具使用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与材料制造方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开展塔材、金具材质等相关研究,最终决定通过改善合金成分等措施,优化金具材质,使其进一步适应超高海拔、极低温的环境要求。”西南院副总工程师李力介绍。

另一方面,工程沿线区域分布着高原季节性冻土、高原湿地、沼泽、盐渍地、矿区等特殊区域。西南院设计团队针对复杂地形地貌,开展了实地踏勘调研,根据环境特点定位现有接地装置的薄弱环节,对冻涨、冰膜、腐蚀、高电阻率等问题精细化、针对性制定对策,制定了基于线路所在地区土壤特性的超高原高电阻率冻土地区接地材料选用方法,并逐基勘探土壤特性,充分发挥圆钢、离子、石墨等材料的优势,为每基杆塔“量身定制”最合身的接地装置,确保了线路接地装置可靠性、线路运维便捷性。面对佩枯措沿线分布的大量强腐蚀地基,西南院设计团队对地基腐蚀性进行了逐基判断,并根据腐蚀性的深度变化特点,采用了单桩承台和多桩承台基础,有效避免了高标号混凝土和裹体灌注桩的采用,减小了现场施工困难。

和实生物美美与共

“西藏生态环境脆弱敏感,阿里地区更是如此,任何一块草皮都弥足珍贵。为了减小铁塔基础施工对土壤的扰动,设计过程中90%以上的塔位都选用了更具优势的原状土基础。”送电结构主设人王梦杰介绍说,“高原输电线路工程施工降效是设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7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