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G219,还有一条以艰险著称的新藏古

白癜风怎样快速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20801/11369538.html

-这是自驾地理的第篇原创主文-

你可知道,如果不是因为一场意外,今天大家走的新藏线国道,也许就会是另外一个更为艰险的走向?

年,新疆 区开始沿一条新藏古道修筑新藏公路,但传说在施工时遇到中国最年轻的活火山——阿什库勒火山的爆发,因此修筑计划搁浅,改由年动工修建新疆叶城到西藏普兰全长公里的新藏公路。(后来又从普兰延伸至日喀则拉孜县的公里石碑附近,与国道的中尼公路段交汇。)

新藏线手绘地图,制图

《中国自驾地理》

这条修筑在克里雅山谷的路,只短短修了一百多公里,就要付出几十个生命的代价,足以说明这条路的艰险。

说到这,大家是否已经猜到是哪条线路了呢?没错,它就是沿线有绝壁、达坂、火山,被称之为最艰险进藏古道的进藏第九线核心段——克里雅古道。

进藏第九线核心段·克里雅古道示意图,昨天,我们的第九线勘线 团正式从普鲁村出发了,制图

中国自驾地理

感谢王铁男老师对本文提供的写作和图片支持~

一、昆仑秘道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南缘,有一座自西向东的山脉,全长约公里,贯通了新疆境内的帕米尔高原、向东伸延至青海境内,她便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具有显赫地位的万山之祖——昆仑山。

制图

《中国自驾地理》

在神话中,昆仑山是 天神在 的都城。而现实中的昆仑山,则是一座横亘在中国西部的山脉,其大致可分为东、中、西三段(也有一说是分为东西两段),昆仑山口以东为东段,琼木孜塔格以西为西段,中间则为中段。

今天我们的主角,就坐落在昆仑山西段。

(请横屏观看)制图

《中国自驾地理》

西昆仑是塔里木盆地和藏北高原的界山,两地自古以来就有先民生活在那里。

高山阻隔,看似切断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但越是闭塞的地方,越有交流的必要,出于经济互补的需求,西昆仑南北的部落间早已有了来往。

巍巍昆仑山(请横屏观看)摄影

天空映像·丁丁

后来吐蕃与唐朝争夺西域,前者利用了先民们探索出来的秘道,并在其基础上探寻出另外几条向外扩张、通向西域的新通道。

自此,古代西域通往西藏的通道,主要有这三条:

一、从昆仑山北坡,翻越克里阳达坂的克里阳古道。它是最早从新疆塔里木绿洲通往西藏的古道,被西方探险家称为“叶尔羌之路”。

二、从新疆皮山县桑珠乡,向南翻越昆仑山桑珠达坂的桑珠古道。

三、从新疆于田县出发,翻越克里雅山口进入西藏羌塘藏北草原的克里雅古道,也是西域与西藏之间距离最短、最艰险的一条。

3条昆仑秘道(请横屏观看)制图

《中国自驾地理》

其中的克里雅古道,就是“吐蕃一于阗道”的一部分,在吐蕃占领塔里木盆地后,成为吐蕃进出西域最重要的通道。

但由于山路崎岖、气候恶劣,一般商人旅客难以通行,9世纪中期,在吐蕃退出西域后,这条道路就冷清了。

二、英雄的古道

“进 西藏,宜早不宜迟。”毛泽东主席的这一重大决策,揭开了69年前和平解放西藏的序幕。

年5月,彭德怀元帅在一张东印度公司绘制的地图上用红色铅笔圈定西藏西部的一个黑点,这是当时能找到的 一张西藏阿里地图,而那个黑点是阿里当时的首府噶大克(今噶尔县)。

那一年,西藏是中国大陆 一片未解放的领土。

阿里地区示意图制图

《中国自驾地理》

阿里,位于西藏西部,素称高原上的高原,这里的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加上天气复杂多变,使其成为公认的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

“向西藏多路向心进兵”,根据毛主席提出的从西北、西南两个方向进 西藏的战略构想,西北局命令新疆部队从南疆进入藏北,解放阿里。当时去阿里,只有从普鲁村一路向南的克里雅古道才有可能走通。

接到命令后,新疆 区司令员王震提出先派一个连进藏侦察,在只有起点和终点的行 图上找出一条去阿里的路,他之前就曾派兵侦查过南疆通往西藏的道路,得到的结论是“进 阿里艰难不亚于长征。”

向西藏进 图

乌鲁木齐烈士陵园

尽管如此,年7月31日,一支由个操着不同口音的人组成的队伍毅然向阿里挺近,他们身着统一服装,扛着枪,牵着马和骆驼,来到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山村。

村里的原住民对这些外来人很好奇,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是新疆 区独立骑兵师进藏先遣连,原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 第1兵团第2 独立骑兵师1团1连。

在村子里稍作休整后,年8月1日,先遣连召开了进 西藏誓师大会,主席台上,师长何家产正激情昂扬地发表着演讲,下面排列整齐的战士表情肃穆,稚嫩的脸上露出坚韧的神情,仿佛在诉说着“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昨天,进藏第九线勘线 团抵达普鲁村,在中国人民解放 骑兵师先遣连进藏誓师大会原址留影,摄影

北平赵雷

会后,在总指挥李狄三的率领下,先遣连沿着这条古老的高原秘道进 西藏,开始艰难跋涉之旅。

在世界屋脊上行 ,要付出多大代价,先遣连事先并无做任何准备。没有向导,没有敌人,没有行 路线,甚至没有道路...但是,死神却已经降临。

走上克里雅古道时,因为缺氧,战士们接连出现头痛、胸闷、昏迷等症状。当他们开始翻越海拔多米的界山达坂时,天突然变脸,乌云翻滚,大风夹着大雪扑面而来,寒冷,加上严重的高原反应,不少战士先后倒在了雪域之巅。

中国人民解放 独立骑兵师先遣连进藏纪念碑就屹立在于田县里摄影

一皓

当他们进入藏北无人区后,给养线被大雪阻断,战士们只能打猎自救,过着以兽肉为食,兽骨为器,兽皮为衣,燧石取火的原始生活。

一直到年5月,随着驮运线的接通,先遣连才从死亡威胁中挣脱出来。于是,为纪念这一行动,克里雅古道有了一个传奇色彩的名字——“英雄古道”。

三、神秘而又不神秘的村子

先遣连率先抵达的那座小村子,叫普鲁,它是克里雅古道的起点,可以说是既神秘而又不神秘。

说普鲁村神秘,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众多绿洲中,这个坐落在昆仑腹地山沟里的小村子并不起眼,甚至很多新疆人都不知道它的所在。说它不神秘,作为进藏 村,普鲁村的人气却很旺。

(作为国内 越野线路,克里雅古道的起点,普鲁村现在已经有了干净整洁的旅行民宿)

普鲁村,只是于田县阿羌乡昆仑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村子里住的都是清一色的维吾尔人,但从长相上看与和田地区的维吾尔人还略有不同,脸型和身材多少有点像西藏人。

王铁男

普鲁村地处的位置开阔,坐落于库拉甫河与喀什塔什河交汇一带,气候温和,自然生态环境适于植物生长,村民们世代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算是昆仑山北麓村落中比较大的自然村。

普鲁村所在位置(请横屏观看)制图

《中国自驾地理》

由于进出普鲁村的交通极为不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几乎很少与外界联系,他们过着依山傍水、悠闲安适的生活,在他们身上还能看到原始的宗教和文化的痕迹。

普鲁村是新疆 使用“斤”作为度量衡的村落,至今村民们还把秤叫做斤,他们沿用着柳树枝当秤杆,河里的卵石当秤砣的斤。

王铁男

同时,世代生活在山中的普鲁人古时还掌握了一种工艺——以当地山羊毛为原材料,编织工艺独特的氆氇毯。氆氇毯深受吐蕃人喜爱,常被驼队翻山运输到昆仑山南麓的吐蕃地区。

据说,村子因为地毯而被取名“氆氇”,后来被简化为“普鲁”。

古老的氆氇毯,

王铁男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发源于昆仑山中段的克里雅河,穿过山村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河流上游的河谷蕴藏着大量的沙 金,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以淘金和放牧为生,称之为“普鲁”,因为普鲁在维吾尔语意中为“金钱”,这个金沙流过的小山村也由此得名为普鲁村。

普鲁村以南的苏巴什村有一条宰列克河谷,河谷中就有一处金矿,开采于清代乾隆年间。普鲁村有不少人家被征为金夫,但由于环境恶劣且采金的工具落后,常有金夫葬身金坑之中。据说,至今可以见到谷内敞露两座金蛙洞,洞中白骨交叠,极为阴森恐怖。

(苏巴什,维吾尔语意为河水之源,它也正是普鲁河的源头,年王铁男拍摄到的苏巴什,宽阔的河床几乎看不到水,摄影

王铁男)

年5月,苏巴什村以南,昆仑达坂西沟一带发生火山爆发,村民们目睹伴有轰鸣巨响的火山岩浆从山顶喷发而出,至今在普鲁村一带,仍然可以随处见到散落的溶岩屑。

当地年长的村民认为这是一种“暗示”,是对采金者惩戒的预示,至少在普鲁村私采 金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如今,这条艰险又极富传奇故事的克里雅古道,已经成了户外自驾圈继四大无人区之后的又一 梦想。

距离当年先遣连历尽艰辛成功穿越克里雅古道,完成前期进驻阿里侦察、设站的任务,已经过去70年了。70年后的今天,进藏第九线勘线 团,也已于今早离开普鲁村,开始重走人迹罕至的英雄之路,也就意味着,我们将与他们失去联系(无手机信号)。

如无意外,穿越 天的行程将会抵达阿什库勒盆地或火山群(请横屏观看)

而在出发前,我们从老迈狼那得知,由于这几天一直在下大雨,前天进普鲁村的时候,就已经发现非铺装路面被冲坏了。

昨天他们过阿拉叫依古驿站后,有一段沿普鲁河的路段,悬崖峭壁极容易因此发生塌方、落石,至于塌方情况会如何,大家都没底,如果情况太严重路面被完全覆盖,后面的穿越将进行不下去...

(从于田县到普鲁村的路上随处可以看到绿色的植被。摄影

北平赵雷)

当然啦,现在一切都只是在猜测,只有等他们有信号后我们才能得知真实情况如何。

(前天晚上,下过雨后的普鲁村气温还算不错,大家伙挤在当地民居的炕上睡了个好觉,昨天早上8点吃完一碗热腾腾的汤面后,太阳出来了,大家也就向着未知的克里雅古道进发了。摄影

北平·赵雷)

ps.后面两天勘线队伍也还是失联状态,不过小编会根据行程,告诉大家沿途他们有可能会遇上什么困难,敬请期待哦~

来源:中国自驾地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2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