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西藏日喀则桑珠孜区在边雄乡扎西岗村举行农业科技培训观摩会,一片绿意盎然的小黑麦格外亮眼。来自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的援藏技术干部、青岛市农技中心的韩新生研究员正忙碌地穿梭于试验示范田间,为前来观摩学习的农技人员和农户进行技术讲解。
他主持实施的小黑麦新品种创新利用试验获得成功,为当地牧民探索出“草粮兼收”冬春闲田利用新模式,改变了日喀则传统的“一年一作”种植制度,使“一年两作”变为可能,有效解决了当地草粮争地矛盾,实现草粮双丰收,助力农牧民实现了增收,将“援藏”答卷写在了雪域高原的大地上。
畜牧业是桑珠孜区的重要支柱产业,牛羊等牲畜存栏量常年稳定在31万头以上,畜牧业发展质量事关农牧民的增收致富,关系着全区乡村振兴的成色。援藏干部韩新生自年3月份进藏以来,坚持把产业援藏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深入基层一线调查了解当地农业基本情况,找准技术援藏的突破点。在进村入户调查中发现,冬春时期当地十分缺乏营养丰富的新鲜饲料,牛羊多以喂养干青稞秸秆为主,这个时期饲养的牛羊生长缓慢、长势瘦弱,影响和制约了养殖户增收致富的步伐。
韩新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尽快解决桑珠孜区冬春季青饲料短缺的现状,克服高原反应的不适和两地时差的不便等困难,与当地农技人员深入交流并广泛查阅资料,多方了解桑珠孜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种植习惯,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农技工作经验,认为种植饲用小黑麦可有效应对桑珠孜区冬季气温低、干旱少雨等不利气象条件,发展较有前景。于是他决定将青岛冬春闲田利用技术经验嫁接到雪域高原,通过引进特色品种和技术创新,对当地传统耕作剩余的水热光田资源进行再利用,探索改变“一年一作”种植制度,实现“一年两作”、草粮兼收。在青岛市农技中心技术团队的帮助下,桑珠孜区农业农村局于年9月从青岛引进了7个饲用小黑麦品种开展引种试验。那段时间,韩新生与农牧民一起吃住在试验田里,悉心指导农牧民种植、管理、除草等,6个月后,首个“小黑麦-春青稞”草粮轮作种植新模式示范基地在日喀则市建成并试种成功,青岛市农业科技援藏再添新成果。
经专家鉴定,首次引种试验初步表明,引种的饲用小黑麦品种适应性好,能够适应当地严酷的自然资源条件,根系发达,分蘖多,茎叶生长旺盛,拔节-抽穗阶段生长极为迅速,5月底株高可以达到1.5m以上。据初步测产,灌浆期一次性收割鲜草每亩产量可达2吨以上,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优质营养的青饲料。而且此时收获不影响下茬作物种植,能充分利用西藏冬春闲田,有效改善日喀则地区种植结构,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还对西藏农区冬季裸露的农田进行覆盖,减轻沙尘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了种养增收以及生态环保的双赢。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媛通讯员周庆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