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西藏网」
“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最近与西藏朋友相聚,一首《天路》之歌又将我从北京带回遥远的藏北草原,忆起过去那畅饮醇香四溢、清冽甘甜酥油茶和青稞酒时的难忘情景。
这是那曲地区双湖特别区(现那曲市双湖县)的青年在向来访的老领导洛桑丹珍敬青稞酒(唐召明年7月25日摄)
酥油茶,在西藏乃至藏北草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它是节日、喜庆、祭祀活动不可缺少的饮品。“不喝酥油茶,你不知藏家生活的温馨;不饮青稞酒,你难晓藏家情的浓烈。”一位诗人在诗里这样说。
青稞酒,藏名为“羌”,有“藏式啤酒”之称。它是用西藏生产的青稞酿制而成,具有清香醇厚、绵甜爽净的特点。
这是青藏公路安多养护段道班女工,正在往酥油茶壶里倒刚打制好的酥油茶(唐召明年摄)
酥油茶主要由酥油和茶叶混合制作而成。酥油是似黄油的一种乳制品,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脂肪。在西藏,人们最喜爱用牦牛奶所制的酥油。酥油中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很高。
酥油茶里的茶汁,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防止动脉硬化、抗老防衰等作用。茶中的芳香物质,还能溶解脂肪,帮助消化。这对生活在西藏,特别是对常年缺少新鲜蔬菜和水果,主食牛、羊肉的藏北牧民来说,更具有特殊的作用。
在藏北草原,无论谁踏进主人的家门,端出的一定是甚浓的酥油茶,先请客人喝一碗,然后才寒暄议事。
酥油茶具有御寒、增氧、防止皮肤干燥的作用。初来西藏的人,往往容易口干舌燥,甚至嘴唇干裂。这时多喝些热乎乎、散发着茶味和醇香的酥油茶,不仅能滋润干裂的嘴唇,还能增强体内的热量,增强抗寒和抗缺氧能力。
年,我独自一人搭车闯入平均海拔多米、面积达20多万平方公里的藏北无人区去寻找拓荒者,并在“人类的生命禁区”采访了2个多月时间,一碗碗酥油茶是立了大功的。
我当时搭车走进这片既没有食堂饭馆,也没有宾馆和饭店的“生命禁区”,一路上所遇到的牧民人家就成了我的临时“食堂”。一开始,我不怎么喝酥油茶,没过几天,嘴唇就裂开了,老是出血。每天早上起床时,我的上下嘴唇会粘在一起,不能说话,也不能呼吸。我要一边用舌尖从里面把血块舔湿,一边用手指蘸水把嘴唇弄湿,这样嘴才能张开,才能说话。这还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是这里除了牛羊肉,没有一点蔬菜,也没有任何调味品。我将“手抓羊肉”蘸着随身携带的辣椒酱来吃,但辣椒酱碰到嘴唇,疼得眼泪都会流出来。本想不让辣椒酱碰到嘴唇,就把嘴张的大一点,结果把伤口抻得更大,痛得更厉害。
这是那曲地区(现那曲市)申扎县申扎镇三村牧女正在挤牦牛奶(唐召明年摄)
吃一堑长一智。后来当地干部让我多喝酥油茶,照着去做就好多了,并由此喜爱上了酥油茶。因为多喝酥油茶不仅滋润了嘴唇,还提高了我对高寒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
茶叶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在其他省市,饮茶并不是人人都喜好的。爱喝茶的人捏一小撮茶叶放在壶里和杯中,用开水泡之,然后边喝水,边续水,慢慢品味。然而西藏,尤其是藏北草原却完全不同。他们宁可一日无饭,也不能一日无茶,饮茶是生活中最必不可少的元素。
这是日喀则地区(现日喀则市)定日县一牧民正在吸吮刚酿制好的青稞酒(唐召明年摄)
说起青稞酒,还要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唐代文成公主。传说她从长安远嫁吐蕃,把唐朝先进的酿酒技术传到了西藏,逐渐形成了以青稞酒为载体的藏族酒文化。
酿制青稞酒时,要先把青稞洗净煮熟,待温度稍降,加上酒曲,用陶罐或木桶装好,封闭发酵两三天后,加入清水再封闭一两天,即酿成。青稞酒和黄酒相似,呈淡黄色,味甘醇微酸,酒精含量较少,约15度到20度。分为头道、二道、三道三个等次,头道酒色黄而透明,黏性大,酒度高,味道最佳,其他则次之。
打酥油茶实属一道绚丽的风景。在藏北草原,每天清晨,伴随着第一缕曙光的照射,牧女们先打酥油,继而打酥油茶,那情景实在令人难忘。
这是那曲地区双湖特别区(现那曲市双湖县)嘎措乡牧民正在打制酥油(唐召明年7月15日摄)
年,我在藏北草原的双湖办事处(现双湖县)嘎措乡采访,住在牧民日玛家的土坯房一个多星期。每天天不亮,我就被外面的喧闹声吵醒。跑出房门一看,只见勤劳的牧女们伴着天边那一抹彩霞,已经开始挤牛奶了……她们把刚刚挤出来的鲜奶倒入那神奇的木制大酥油桶中,再用木塞搅打,不一会,一层层黄澄澄的酥油,就浮在奶水上面。接着,她们将其舀起来,一团团地捏紧,放入旁边的一桶冷水里,让其进一步凝固。
然后,她们又将煮好的浓茶,与酥油一道滗入另一个木制小酥油桶里,双手握着长长的木塞,打起酥油茶。直到桶内声音从“咣当、咣当”变成“嚓伊、嚓伊”时,茶、酥油、盐等即混为一体,酥油茶便打好了。一天所需的酥油茶制作完工后,再去做其它事情……
在西藏乃至藏北,人们最爱酿酒,最爱喝酒,也最喜欢敬酒,并且敬酒必唱敬酒歌。
每到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时,人们一般都用银制的酒壶和酒杯来饮酒,并在壶嘴上和杯口边上沾一小点酥油,叫“嘎尔坚”,意思是洁白的装饰。主人向客人敬头一杯酒时,客人应端起杯子,用右手无名指沾上一点青稞酒,对空弹洒。同样的动作做完三下之后,主人就向你敬“三口一杯”酒。三口一杯是连续喝三口,每喝一口,主人就会给你添上一次酒,当添完第三次酒时,客人就要把这杯酒全部喝尽。
人们讲究慢慢地饮酒,悠悠地唱歌;喝酒要喝得似醉非醉,唱歌要唱得如梦如痴。故酒会时间总会拖得很长,上午集会,傍晚才散;下午聚会,深夜才结束。人们喜欢热闹,因而喜聚不喜散。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酒会总有结束的时候。酒会结束时,人们总是恋恋不舍、依依惜别、互相贴脸、互相拥抱,甚至会流下难舍的眼泪,并喝告别酒,唱告别歌。告别歌的内容大都是赞美今天的酒宴好,朋友亲人相聚很难忘,祝愿今后有更多的欢聚时光。
年盛夏,我独闯藏北无人区,就喝了数不清的一碗碗盛情青稞酒和酥油茶。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里,那曲地区双湖办事处(现那曲市双湖县)尼玛区一位青年藏族翻译陪同我来到牧民经商户罗布占堆家中。
这是两间新盖起不久的土房。当翻译向在屋里的中年男子罗布占堆说明我的来意后,罗布占堆用那双大手紧紧握着我的手,连声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说:“辛苦了,辛苦了!”并用惊奇的目光打量着我这个浑身泥土,像个“叫花子”似的新华社记者,连忙让他的妻子倒酥油茶。约摸过了十几分钟,只见主人扛着一只宰了的大羊走进屋里,原来他要招待我。随后,他剥皮煮肉,在屋里燃着羊粪的长条土灶前为我们准备了“手抓羊肉”、血肠、酸奶、糌粑,我们喝着浓香的酥油茶,呷着甘醇的青稞酒,边吃边聊。在这里我享受到了一次藏族礼节的热情款待。
罗布占堆激动地对我说,党和人民政府对“无人区”的牧民群众十分关怀,今天派远方的记者到他家中来采访。他说,“我要永远记住党的恩情!”听着罗布占堆的肺腑之言,望着他激动的神情,我感到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的自豪!同时也感到记者到人们很少涉足的地方采访,往往因一次短暂的谈话会使牧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起到当和人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夜深了,我的采访结束。临别,质朴、热情的罗布占堆一家再次给我的碗里斟满青稞酒,我毫不犹豫地连喝三大碗,以谢主人的盛情与款待。
当代,人们在评价西藏的文学艺术作品时,还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标准,即“有没有酥油茶味,酥油茶浓不浓”。这两年,我在给中国西藏网写百篇图文并茂的“藏北故事”时,也把“有没有酥油味的茶香,有没有青稞酒的甘醇”,作为自己写稿的衡量标准。
“青稞酒和酥油茶会更加香甜……”正如《天路》歌中所唱的那样。如今,随着西藏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青稞酒和酥油茶的生产和经营,正在走向现代化和市场化。青稞酒和酥油茶,正在通过互联网购物走出西藏,走向祖国内地,千里飘香在四面八方。(中国西藏网图、文/唐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