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了解到,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的“海上风华”美术季于12月31日落幕。两个月间,上海市96家美术馆共举办余项展览,其中新展85项,举办公教活动项,参观人数达62.87万人次。该美术季推出“艺术进社区”、“馆长午后谈”、“馆长带你看美展”、“寻找观众达人”等多项活动,力求将美术馆的影响力扩展到校园,联结到社区,推广到社会,以艺术美育赋能城市人文精神建设;以优质文艺内容的塑造,助推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
多元丰富的展览,彰显城市艺术活力
各美术馆立足本馆资源优势和学术定位,精心筹备精彩展览,充分展现了上海美术馆发展的特色。中华艺术宫的“第十一届上海美术大展”、刘海粟美术馆的“新·青年——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侯赛因·卡拉扬:群岛”、西岸美术馆的“巴黎建筑:-城市进程的见证”、上海静安尤伦斯美术馆的“成为安迪·沃霍尔”、浦东美术馆的“徐冰的语言”等展览立足不同的文化研究视角,展现丰富多元的艺术生态活力,吸引大量观众参观。
中华艺术宫第十一届上海美术大展展览现场
徐汇艺术馆妙像焕彩化境入微——西藏日喀则地区13-15世纪壁画专题展展览现场馆长亲自导览,引领观展年轻热潮美术季期间,“馆长带你看美展”系列活动共举办30期线下导览、10场线上导览,在线观众逾40万人次,其中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的“上海粉画作品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的“几近天堂:错识亚太地区的闲暇和劳作”、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梁绍基:蚕我我蚕”的线上导览观众均单场超过4万,成为美术馆美育活动数字化转型的有益探索。期间,馆长们既注重专业深度又注重知识普及的导览,成为此次“海上风华”美术季的一大亮点。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导览新·青年——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
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导览想象的相遇——《神曲》对话《山海经》“寻找观展达人”活动,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多所高校的学子踊跃参与,他们所展现出的艺术素养相当令人惊艳,他们将艺术紧密融入生活的态度更是令人惊喜。业界强强对话,探讨美术馆与城市的关系
美术季首推“馆长午后谈”,汇集业界资深的美术馆管理者、运营者、策展人聚焦美术馆与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充分交流讨论。“民营美术馆的发展与探索”、“美术馆与社区”、“美术馆的藏品与公众”、“美术馆的公共文化使命”等都是美术馆界关心的议题。
上海市美术馆协会会长朱刚、上海市文联副主席金江波、上海油画雕塑院副院长江梅等多位深耕美术馆管理领域的专家就美术馆的社会美育功能和价值、公共艺术与美育等多个议题发表署名文章,热议美术馆教育赋能全面美育。
“馆长午后谈”活动现场艺术赋能社区,打造美育能量场美术馆在参与城市人文环境建设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美育的重要能量场。
美术季期间遴选推荐17项“艺术进社区”示范项目。刘海粟美术馆的“粟上海·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计划”、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的“行走多伦”、上海大学的“星梦停车棚”以及田林社区的“花开蒲汇塘”等项目均为近年涌现的艺术融入社区的生动案例,为市民游客打造身边的美育课堂。
“行走多伦”项目带领观众漫步多伦路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在辰山植物园开展公教活动告别了“海上风华”美术季,更多的艺术将相约年。附:
“艺术进社区”示范项目
美术馆争相出圈,名家名作展到百姓身边;公共艺术参与社区微更新,角角落落,社区洋溢艺术的气息;一面墙绘、一条曲径、一场艺术市集,点点滴滴,艺术随时随地抵达心灵。上海市美术馆协会以“美育普及,艺术共享”为宗旨,遴选推荐20项上海市“艺术进社区”示范项目。
赋能城市微更新
星梦停车棚
实施时间:年1月起
项目主体:上海大学
星梦停车棚作为上海大学博物馆“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的公共教育活动,此次展览把“同款”展示内容,带到陆家嘴的社区居民身边。每一名进车棚取放车辆的居民,都会“意外”欣赏一场高水准的文物展览,在不经意间实现了古今文明对话。通过对停车棚的改造,活动还参与了陆家嘴的社区微更新,探索艺术融入生活的美好愿景。一墙美术馆
实施时间:年9月起
项目主体: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一墙美术馆作为宝山市民美育大课堂的又一创新实践,“一墙美术馆”成为沪上首座“有艺术作品展示,但没有围墙的“美术馆”,打破百姓与场馆的“一墙之隔”。在百姓与美术馆之前架起一座桥梁,使人们随时随地“走进美术馆”,走近艺术,感受美好让城市艺术化、艺术生活化。专家点评|金江波:该项目打造的“无墙美术馆”的艺术展览形式贴近社会市民生活,对缔造上海城市美育和为市民营造艺术化生活氛围起到一定示范作用。
花开蒲汇塘
实施时间:年9月起
项目主体:徐汇区田林社区
花开蒲汇塘原为钦青花卉市场,焕新后的多功能城市公共空间,由花房驿站、梦空间、共建花园、大地艺术田、花房驿站、小竹林、跨界花园、“在海上”大沙发等功能区域组成,通过不同分区的聚合展示,具象体现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场景缩影。高线公园
实施时间:年9月起
项目主体:普陀区曹杨社区
高线公园以“一线+一村+一环+一坊+N点”为空间布局结构,依托百禧公园、曹杨一村、环浜、桂巷坊及村史馆、社区文化中心、曹杨公园、武宁片区中心等特色展场,通过系列活动、展览、论坛、雕塑及公共作品等,系统展现曹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成果。美好新华
实施时间:年9月起
项目主体:长宁区新华社区
美好新华以“美好新华”为主题,以新华社区为展台,集中展示了一批城市更新项目,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老旧小区修缮和公共环境提升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注入公共艺术、展览展示等元素。专家点评|李翔宁:“美好新华”项目通过建筑师的设计介入,以微更新的方式,切实地提升居民日常生活环境,解决相关问题。项目展示了设计介入和公共艺术之于日常生活的极大意义。
构建美育新场景
粟上海·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计划
实施时间:年12月起
项目主体:刘海粟美术馆
粟上海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计划创新“社区美术馆”这一社区文化空间,通过在地调研、艺术家驻留、在地创作、社区展览与公共教育活动,呈现、述说、传递更有温度的社区历史、城市精神以及人文关怀,探索美术馆的文化资源与社区的在地叙事相结合的新模式,合力构建公共文化新生态。自年起相继落成“粟上海·愚园”(长宁区愚园路)“粟上海·红园”(闵行区江川路)、“粟上海·大厦书店”(闵行区虹桥商区)、“粟上海·控江”(杨浦区黄兴路)、“粟上海·豫园”、“粟上海·无边界青年创想中心”(虹口区)、“粟上海·艺芳华”(浦东新区)“记忆市场-粟上海顺昌路艺术项目”(黄浦区顺昌路)8个点位,共开展了30余期展览、余场活动。专家点评|朱刚:艺海一“粟”,社区共“塑”,生活因艺术美好,艺术为生活添彩。
艺术与科普相结合的自然教育
实施时间:年7月起
项目主体: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艺术与科普相结合的自然教育结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和“树,树”等展览内容,开展系列社区公教项目,上双·水文漫步系列活动之“城市湿地带给我们什么?”活动由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主讲,以绿谷湿地公园为城市湿地的蓝本,邀请来自莘闵地区街道的三十余组家庭深入可看见可触摸的环境中,去了解湿地的组成和湿地植物的类型与功能,其他活动还包括“自然导赏:到公园里去看树”“拍拍看:自然之美”夏令营等。专家点评|江梅:以美术馆展览作为出发点,文教结合,市民参与,策划角度新颖,在城市中感受自然的奇妙与美。
MoCA校园行
实施时间:年9月起
项目主体:上海当代艺术馆
MoCA校园行年9月,上海当代艺术馆启动“MoCA校园行”项目,至今已举办11场讲座,先后走进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邀请艺术家以及各领域学者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探索艺术的真善美,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过十八万人,点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