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镜头里,是火车内外日新月异的当代中国

广雅白补骨脂白斑液 http://www.kingbaby.com.cn/gushi/12839.html

来自重庆的摄影师90后摄影师储卫民首次走进大众视野,是在年,他不仅拿下了当年国家地理旅行摄影大赛的城市组一等奖,还击败了自然组和人物组,获得了全球总冠军。

储卫民本文图均为储卫民提供两年后的今天,他的一组名为“火车看中国”摄影作品,又成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画面中,车窗如画框,画框外是青藏铁路沿线壮美的山川风光或建设景象,画框内是车厢让人放松的静止时刻——置物台、一杯茶、几个行李箱……都能让观者瞬间共鸣。这组作品发布在微博上后,许多人在回复中也纷纷亮出了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窗户,拍摄到的日新月异的祖国风光。

青藏铁路青海湖段,从海晏站到鸟岛站,经过青海湖畔的路段有近公里长。Z西宁-拉萨。青海湖为何要拍摄这个系列?怎么拍出一张让人满意的车窗照片?在他再次出发,体验于6月25日开通的川藏铁路拉林段(拉萨—林芝)前夜,澎湃新闻私家地理访问了储卫民,和他聊聊他在火车上看到的当代中国。澎湃新闻:你经常乘坐火车旅行吗?是如何想到“火车看中国”这个拍摄主题的?

储卫民:我其实一直在思考一件事,就是大家拍过很多中国著名风光,黄山、张家界。但除此之外,我知道中国也有那些不太出名的景点,以及很现代化的景色,怎样去表现它们?去年8月,我有一个去格尔木拍摄的工作,从西宁坐火车去,发现路上西部风光非常漂亮,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基建景观,比如隔壁滩上的4G信号塔,茫茫大漠里一大片的风力发电场,以及很多的矿场和化工厂等等,它们和宏伟的自然风景配在一起,更让人觉得震撼。

湖南崀山而且这样的风景,是带着时代感的。比如那些风力发电厂,十年前是没有的,是属于年和未来的景色。而在火车上拍摄这样的风光,无论从拍摄的技术,和火车路线的覆盖程度来说,也是近几年才变得可能。当时我就觉得这样一个题材不错,它满足了我一直想追求的目标:拍摄中国独特的风景,并用现代的方式去呈现。

在列车上一些不起眼的角落,工作人员也会小憩片刻。车窗外虽然大部分地段都是荒凉的高原,但每隔一段距离便能看到这样的护路者,列车经过时他们会向火车敬礼致意。Z西宁-拉萨,摄于那曲。所以我后面就定下了“火车看中国”的拍摄计划。中国有世界第二长的铁路系统以及最长的客运铁路,我们在火车上可以看到城市、乡村、雨林、大海、高原、雪山等等跨越东西南北非常不同的景象。也只有在当代的中国,才能通过铁路看到如此丰富的景观。澎湃新闻:车窗内的景观和车窗外的风景一起呈现,带给大家很多新鲜感,是怎么想到这种方式的?

储卫民:一开始,我是把相机完全贴在车窗上,拍摄窗外,但后来我觉得它表现不出来火车的特征和力量感,如果不说的话,和在公路上,甚至走在路上拍的风景,没什么两样。

后来我想到了把车窗内的景观也带进来。当然这也要克服很多问题,车窗外总是很明亮的,而车内比较暗,或者玻璃上有反光。我尝试了很多次,后来才找到了多张拍摄,再后期合成的方式。

藏北当雄草原。Z拉萨-西宁,摄于当雄。澎湃新闻:介绍一下这样一张照片的具体拍摄过程吧?因为车窗外的风景是最难抓的,所以我会先拍好车窗外的精彩瞬间,然后再去车厢里寻找比较匹配的景象,找一些有含义的,可以有故事性的题材。比如我拍的湖上的飞鸟,车窗内是软卧车厢。但实际上这张图隔了两天完成。因为我拍到窗外的飞鸟时,在硬卧车厢,床太密集,没有那种轻松惬意的感觉。所以我记住了这个拍摄的地点,回程时坐了软卧,经过这个点时拍了一张车内的景色,然后合成。

那曲附近的措那湖,储卫民碰巧抓拍到了一只湖上的飞鸟,Z拉萨-西宁,摄于当雄。为了可以拍到比较丰富的车窗内的景观,我也会把硬卧、软卧、硬座这些座席都尝试一遍,此外车厢交接处的车门也是我经常拍摄的点。澎湃新闻:要先拍好窗外的风景,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它总是倏忽而逝,你是怎么抓住这些瞬间的?

储卫民:很难,这就是我要重复乘坐同一条线路的原因。刚开始的时候,我对沿途景色不了解,很容易错过一些精彩的景,我在看到那些景色后,虽然一时拍不下来,但我会在GPS地图上把它标注下来,下次再经过时就会用相机贴住车窗准备好。此外,我也会提前查看卫星地图,比如像风力发电厂这些设施,可以提前做好标记。

青藏铁路沱沱河站,密集的防沙网墙和铁轨,在高原上组成了独特的秩序感。Z拉萨-西宁,摄于沱沱河站。在选座时,肯定我也会选择靠窗和朝前的位置,这样可以提前看到二、三十米外的景色,给自己一个预判的事件。比如看到一头藏野驴,或是牦牛群,我就可以立即开启相机的连拍模式。快门速度要在1/秒甚至更快,因此一般我会把光圈设置在f4,f5.6甚至f2.8,ISO白天也常常会开到甚至以上。最初的几次我却是还挺紧张的,后面对线路熟悉后,就好多了,比如我知道翻越唐古拉山后,一直到纳木措的路上,那一大段路的景色比较重复,我可以趁机休息一下。而从格尔木到德令哈,有一个风力发电厂,还有各种化工厂,人造景观特别丰富,这里我就会多做准备。还有从错那湖经过那曲,一直到当雄的沿路风光是非常典型的西藏的自然景观——雪山、草原、湖泊、牛羊。拍摄多次之后,我积累了经验,就会比较胸有成竹一些。

从青藏铁路上看青藏公路,让人震撼的不仅有密集蜿蜒的河流上,也有河上的一座座桥梁。Z格尔木-拉萨,摄于格尔木。澎湃新闻:到现在为止青藏线坐过几次了?储卫民:来回大概坐了七八次了吧。坐一次20个小时,有时我会分段坐,比如第一天从西宁到格尔木,第二天从格尔木到拉萨。因为路上有大概三分之一到一半的路程是在夜里,我什么都没法拍。

澎湃新闻:你怎么选择车厢内的景观,怎样是你觉得比较有故事性的?

储卫民:我最喜欢的还是硬座车厢,因为你可以在车厢里面随便走。它也是一个开放式的空间,乘客会在桌面上放各种各样的东西,一般来说是吃的,但有时候也会放书,或是小孩子的玩具,都可以拍到。

青藏线在西宁到格尔木段,以及那曲到拉萨段,几乎都是全程4G信号覆盖,而这离不开沿途的信号基站。Z西宁-拉萨,摄于格尔木。还有,它的车厢交界处会有很多行李箱堆在那里,特别是入藏以后,他们的行李箱蛮有特色的,有的人还会给行李箱挂上一些特殊的装饰。我即使拍到人,我也是拍他们的背影,比如母亲带着小孩的姿态,或是休息时的一只脚,这些都会增加趣味性,但不会拍他们的正面,因为重点还是车窗外的景色,是通过火车车窗看到的当代中国。

拉萨到日喀则的列车上几乎满满的都是乘客,很多行李不得不堆放在列车车厢的交界处。窗外是一条穿越铁路路基通向远方的乡村小路。Z拉萨-日喀则,摄于日喀则。澎湃新闻:拍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好玩的见闻?储卫民:有一张照片拍摄的是一个修路的场景,在我印象中,修路应该是一大群工人光着膀子热火朝天的劳作画面,不过现实是路上全是各种工程机械,连工作人员都是骑着平衡车在工作。我打开地图软件一看,这条在修的公路叫雅叶高速(拉萨-日喀则段)。我马上又查了一下,好家伙,这条高速公路竟然是规划从四川雅安一直穿越西藏,修到新疆叶城。

列车经过一位平衡车上的修路工作者,这里是规划中雅叶高速公路(要从四川雅安修到新疆叶城)拉萨段的施工现场。Z拉萨-日喀则,摄于拉萨。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经常称呼我们国家是基建狂魔,但是现场拍摄和了解之后,还是相当刷新我的认知的。因为这种基建不是人力的简单堆砌,而是相当高科技、现代化的。而且国家在这方面不仅规划的非常长远,也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着。澎湃新闻:你觉得你拍的是纪实照片吗?

储卫民:我觉得是吧,算是一种纪实和艺术的结合。车窗外拍到的景色,我不会做任何更改,是一个真实的场景。但在后期制作时,我又通过车窗内外的组合,为自己留出了自我创造的空间。不过,我会严格遵循一个纪实的规范是,我选择的车厢环境,是和车窗外的风景是同一路段、同一车次和车型的,不会把重庆到西宁的火车内景配上西宁到格尔木的风光。

从格尔木到那曲火车行程10个小时,途中几乎都是无人区,路上看到的几乎都是野生动物。而火车靠近那曲时,路边的牧民小屋和草原上的牦牛又多了起来。Z西宁-拉萨,摄于那曲。澎湃新闻:怎样算是一张你满意的照片?储卫民:有代表性的场景,比如拍建筑的话,会选择四周完全没有任何其他建筑的、孤零零的场景,最为震撼,或者是非常难捕捉到的一些画面,比如错那湖上的飞鸟正好掠过车窗的场景。

澎湃新闻:你事先规划的场景,最后都能出片吗?

虽然我提前做好规划,但摄影的魅力就在于不确定性,有些照片我抓拍到时自己都没想到,但有的却怎么都拍不到。比如我特别想拍藏羚羊在路边吃草的照片,其实肉眼看到过很多次,但一次都没拍成过。有时太远,有时虽然近了,但颜色和旁边的草又特别像,有时刚安好相机,它就过去了。

青藏铁路上,火车在日暮时分经过一片风力发电场时的场景。图中的电线杆显得与众不同,架空电线从这里转为埋地电缆穿越铁路。Z西宁-拉萨,摄于格尔木。所以我觉得,车窗风景的不可预知感也是让我的照片在网上得到那么大共鸣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1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