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 http://m.39.net/pf/a_8833163.html
在山东聊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只小药箱,它皮革材质,长33厘米、宽15厘米、高26厘米,是国家一级文物。它见证了援藏干部孔繁森催人泪下的动人事迹和他情系群众的赤子之心。
27年前,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赴新疆考察边境贸易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01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 雄死不还乡。”这是年孔繁森写下的条幅。
那一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他主动报名,入藏后,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自此,孔繁森和雪域高原结下了不能割舍的缘分。
42年前,西藏的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尤其是医疗条件,就连省医院,更不用说地处偏远的牧区。
在自然条件恶劣的贫困地区,农牧民生了病只能咬牙硬撑,有时甚至会因为简单的感冒发烧、腹泻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失去生命。
孔繁森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一次,他向老首长徐诚主任说起了这件事,徐诚便把原本准备给闺女的小药箱给了孔繁森。之后他每次下乡时,都带着这个小药箱。
无论走到哪里,小药箱都是他随身必备的“秘密武器”。工作之余,孔繁森运用自己当兵时所学的医疗知识,给农牧民们听诊、发药,身边常常围满了等待看病的群众。
02
年10月,孔繁森在母亲年迈、孩子年幼、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带着小药箱二次进藏,担任拉萨市副市长。
仅4个月的时间,孔繁森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小学,将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
△在西藏工作期间,孔繁森(左)在辅导藏族儿童读书
年,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发生地震。时任拉萨市副市长孔繁森赶赴灾区视察灾情时,收养了两名地震后的藏族孤儿,并把他们带回了拉萨。
孔繁森细心照管孩子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给他们洗衣做饭,尽量接送他们上学、放学。孔繁森生活简朴,家里只有一张大床,夜里就同孩子们挤在一张床上,给他们讲故事。
收养了这对孤儿后,孔繁森的生活更加拮据。他曾悄悄地医院血库,要求献血。三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毫升,用献血换来的钱给孩子们添补营养,这当中蕴含了孔繁森对藏族孤儿深深的爱。
第二次援藏期满后,孔繁森留在了西藏。这回,他被任命为西藏阿里地委书记。
△西藏阿里地区
阿里地区平均海拔多米,气候恶劣、高寒缺氧。孔繁森没有讲任何条件,服从组织的安排到阿里参加工作。
孔繁森常年戴着帽子,因为他的头风一吹就疼痛难忍。而常用的手杖,则是用来支撑那条膝关节已病变的腿。可就是这种身体组状况下,他仍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跑遍了全区个乡中的98个乡,行程8万多公里。
03
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当时,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而他的公文包里装的是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孔繁森生前曾说:“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年,孔繁森被追授“模范共产 员”“ 领导干部”称号。年,当选“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他还荣获“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称号。
孔繁森精神激励着无数坚守高原的 员干部,如今阿里地区已经实现了全部脱贫。在这片神圣而古老的净土上,人们正携手奋进,走向充满希望的小康生活!
▌来源:CCTV国家记忆
原标题:《学 史
他常年随身携带药箱,背后原因令人感动》